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放生心得 > >

何谓放生,何谓道德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3-08-01 14:23   点击:215次
摘要:因为我们现在讲的是杀人戒,说对方一定是人,而且你杀的不是自己。比如说:自然之道,万物之道,天人之道,阿修罗之道,人之道,畜生之道,神鬼之道,地狱之道,国主之道,百
一、放生改运实例分析1、所谓道德,指的是所在之道所必须遵从的规律与德行。比如说:自然之道,万物之道,天人之道,阿修罗之道,人之道,畜生之道,神鬼之道,地狱之道,国主之道,百姓之道,为父之道,为母之道,为子女之道,为师之道,为生之道,佛之道,成佛之道,菩萨之道,罗汉之道,等等等等诸如此类的种种之道。而所谓的德,指的是福慧修习的产物。只有具足与之相应的德,才能够匹配与之相应的道。是故古人说:厚德方能载物,即是此理。自然之道,成住坏空。万物之道,生住异灭。天人之道,福慧双足。阿修罗之道,多福少慧。人之道,礼义廉耻。畜生之道,弱肉强食。神鬼之道,孝悌忠信。地狱之道,多苦微乐。国主之道,爱民勤政。百姓之道,遵纪守法。为父之道,严教扶正。为母之道,慈养育德。子女之道,孝和忠信。为夫之道,爱专勤养。为妻之道,敬贞和顺。为师之道,授业解惑。为生之道,恭顺学问。佛之道,普渡众生。成佛之道,四摄六度。菩萨之道,上求下化。罗汉之道,清净无为。等等等等不一而足。光亮禅思bhs佛教网-人生佛教网,以弘法利生为己任的权威佛教网站2、对于宇宙天体的构造,佛教认为是有情业力所感。佛陀说教意在转迷启悟,所说诸法重在心法上之辨解,对于世界之形成不过于追究,诸般多随世俗而说,倘若细究则有碍于修道。3、
宇宙者,指空间(宇)和时间(宙)。佛典中称为法界,法是诸法,界是分界。又曰真如,因同一体性故。宇宙即世界,分有情世间、器世间二种。有情世间,即有情众生,由前世之业力所招感的身心,即有情自体,五蕴假和合,成人天鬼畜等,别名有情世间。器世间,是有自体可依止之山河大地等。有情世间是正报,器世间是依报,容受有情故名器。世间:世为迁流义,破坏义;间为中隔义,一切有为事物个个间隔而为界畔谓为世间。

此世界有欲界色界无色界三种,又分三界有情为地狱饿鬼畜生人天五道,或加阿修罗为六道。界者,持义,各持自相;又种族义,自类相通;又差别义,彼此差别,不相混滥。道者,道途义,众生轮回往来之道途。或有五趣,趣是所往义,众生业因差别所归趣处。

欲界

欲者、贪欲,淫食二欲强盛之有情所居住之世界为欲界。此界有地狱、饿鬼、畜生、人四洲、六欲天之别。

地狱:不可乐,又云苦具、苦器、受罪处。地狱有根本地狱,近边地狱,孤独地狱。根本地狱有八大地狱及八寒地狱。

近边地狱:十六游增地狱。即八大地狱中,每一地狱又有十六小地狱增其苦处,则为一百加八大为一百三十六地狱。

孤独地狱:由各人别业所感,独在虚空或山野等。

鬼:鬼类中饿鬼最多,五趣中鬼就在饿鬼说。常受饥渴名饿,恐怯多畏名鬼。

畜生:又云傍生傍行之生类,背负天,披毛戴角,多足无足等。

人四洲:多思虑故名之为人。人处有四洲之别。中须弥山为一小世界之中心,由有情业力,从空界中,十方风起,互相冲激坚密不动为妙风轮。次起金藏云遍布虚空,大洪雨降注风轮上,结为水轮。次起风,击此水,令结成金,为金地轮,于金轮上有九山,须弥山(译云妙高)处中而住,出水八万由旬,入水亦然。此高山外有持双、持轴、担木、善见、马耳、象鼻、持边,七重金山围绕之,是为一小世界。须弥山与七山间,各有大海,名为内海。七山外有咸海以铁围山为限,此为外海。外海即咸海,四方有四大洲,亦云四天下。

南赡部洲,此洲有赡部林,树形高大,其果甘美。

东胜身洲,身形胜故。

西牛货洲,以牛为货。

北俱卢洲,于四洲中国土最胜。日月升起,北洲夜半,东洲日没,南洲日中,西洲日出。

六欲天:天是指住上界之生类,乐胜身胜,清净光明,世间无比名为天。六天有欲名六欲天。

四天王天,在须弥山腰,有东持国天、西广目天、南增长天、北多闻天。

忉利天,又云三十三天,在须弥山顶,四面各有八天,中央是帝释天。

夜摩天,译云时分,彼天处时时多分快乐。

睹史多天,译云兜率即喜足,于自所受五欲乐生喜足心。

化乐天:自化诸妙欲境,于中受乐。

他化自在天:于他化诸妙欲境中,自在受乐。此天能夺他所化而自娱乐。亦是四魔中之天魔。魔者,夺命、障碍、扰乱、破坏。四魔是:

烦恼魔:贪等烦恼能恼害身心。

阴魔:色等五蕴能生种种苦恼。

死魔:死能断人命根。

他化自在天魔:能害人善事。或言第六天上,别有魔宫,魔王波旬(恶者)居之,非他化天王。

六天中,四王、忉利、依须弥山而住,名地居天。余四依空而居,名空居天、帝释是四王、忉利二处天主,他化自在天王为欲界主。

色界

色,质碍为义。此界有情不但无男女欲,复离段食,寂静清净,唯有胜妙之形色,正报的色身,依报之宫殿国土殊妙精好名为色界。欲界虽亦有色,然彼欲胜但言欲。有色诸天修四种禅定所生之处,因禅定有四种浅深,生处亦有四处之高下。

初禅有三天:

梵众天:大梵所领所化。

梵辅天:大梵之辅相。

大梵天:广善所生。此三天离欲界欲,寂静清净故称梵天。

二禅有三天:

少光天:谓此天内光明最少。

无量光天:光明转增其量难限。

极光净天:光明胜前。又称光音天,以光为语,口出净光。

三禅三天:

少净天:意有乐受,离喜受乐为净,净不及上位名少净天。

无量净天:此净转胜其量难限。

遍净天:此净周遍。

四禅八天:

无云天:前诸天依云而居,此天依空而住。

福生天:有胜福力。

广果天:果报最胜。又有于此立无想天,一期果报心想不行故名无想。为广果天摄,无别处所。

无烦天:无烦杂。

无热天:意乐调柔,离诸热恼。

善见天:见极清彻。

善现天:果德易彰。

色究竟天:有色天中更无有处能过于此。后之五天为五净居天,是三果圣者所生之天处。或于色究竟天上立大自在天居色界顶,主大千界有大势力。

无色界

此界无形体之相,欲色并离。正报唯受想行识四蕴之假和合,无有色身。又无依报之国土,唯有以识心住深妙之禅定。无色故不能定其方处,因果报胜前,在色界上,此界修四空处定所得之正报,禅定寿命胜劣有殊差别有

空无边处天:厌色而作空无边际之观解。

识无边处天:厌外空而思内识无边际之观解。

无所有处天:厌识而思无所有之观解。

非想非非想处天:定心胜妙,非下定粗想故名非想,有思想故不同无心名非非想。4、四依(梵语catvaripratisaranani)指四种依止之项目。依,即是依止,依凭之义。在大乘经典皆有论谈四依法,如维摩诘经、涅槃经、方等经、大智度论等。
5、修道者所依止之四种正法。又称四依四不依,包含四依法与四不依法。6、依法不依人(梵语dharma-pratisaranenabhavitavyamnapudgda-pratisaranena),又作随法不随人,归于法而不取于人。谓修道者当以教法为依,不可以人为依。若其人虽为凡夫,或外道,而所说之理契合于正法,方可信受奉行;反之,若其人虽现相好具足之佛身,而所说者不契合于正法,则自当舍离而不可以之为依止。7、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梵语nitartha-sutra-pratisaranenabhavitavyamnaneyartha-sutra-pratisaranena),又作随了义经不随不了义经,归于要经不迷惑。谓三藏中有了义经、不了义经,修道者当以明示中道实相义之决定了义经为依,不可以不了义经为依。8、依义不依语(梵语artha-pratisaranenabhavitavyamnavyanjana-pratisaranena),又作随义不随字,取义不取语。谓修道者当以中道第一义为依,不可以文字、语言之表现为依。9、依智不依识(梵语jnana-pratisaranenabhavitavyamnavijnana-pratisaranena),又作随智不随识,归慧不取所识。谓修道者当以真智慧为依,不可以人间情识为依。10、学佛最终目的在于成就佛道,大圣佛陀慈悲学佛者,恐有堕于妄情、妄识、不了义经、不了义语,因此再三叮咛依此四依法而修学佛法,则可蒸蒸日上,登上菩提;反之,则有陷入世间法之危机,欲升反堕之堪忧。唯愿有心学佛之士,莫忘念念四依法,依四依法行证,则可同登佛地。(如本法师著《佛学问答》)二、长期放生的人有什么变化1、问:四依法为佛金口所说,此中之依了义经,不依不了义经一语,不是指何经典,因教中各各分宗,各主各之经典为了义,究竟佛意以何为了义?(吕顺运)2、答:了义者,明示究竟之实义,能令众生依之而证无上正觉,不如此者,即不了义。并不限于何宗。缘各宗所依之经典,各有其归元,归元即真实也。然亦小有分别,从大乘言,则视小乘为不了义;从小乘言则视人天小果为不了义。(李炳南老居士《佛学问答类编》)3、缘觉观十二因缘者。一无明。谓烦恼障烦恼道。二行。业障业道。此二支属过去。三识。托胎一分气息。四名色。名是心。色是质。五六入。六根成。此胎中。六触。此出胎。七受。领纳前境好恶等事。从识至受。名现在五果。八爱。爱男女金银等事。九取。是见一切境界生取着心。此二未来因。皆属烦恼。如过去无明。十有。业已成就。是未来因属业道。如过去行。十一生。未来受生事。十二老死。此即是四谛。所以重开者。以缘觉之人。先观集谛。所谓无明缘行。行缘识。4、
佛教对于人生过程的划分方法不止一种,佛教经典论述较多的是“十二因缘”说(亦称“十二缘生”说)。“十二因缘”说把整个人生过程划分为无明、行、识、名色、六入、触、受、爱、取、有、生、老死等十二个前后相续、周流不停的部分。它们之间的关系是:行缘无明、识缘行、名色缘识、六入缘名色、触缘六入、受缘触、爱缘受、取缘爱、有缘取、生缘有、老死缘生。想免除"老死",应先免"生";要想“不生”,必除去”有“;欲断”有“,必先”不取“;欲不”取“,应先断”爱“;要想断”爱“,必须舍”受“;要舍”受“,应离”触“、”六入、“名色”、“识“,停止造作的”行“,断绝一切无明烦恼。断除了无明,就是解脱了生死。就会通过修行达到”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诸法空相的境地。5、十二因缘又是一个连环钩锁,相互牵连的关系。更有流转门和还灭门。上面所讲的就是流转门的十二因缘道理。辟支佛在小乘圣人中称为利根。他们听到佛说十二因缘流转门的互相关系,互为因果的道理,觉悟到无明这一支,正是十二支因缘中间苦因苦果的总根源。无明一灭掉,所有其他的十一支因缘就会一起断灭了。因此辟支佛就下定决心来斩断无明。譬喻砍树一样,先砍树根,树根一断,而整棵大树,便自然倒下。无明灭才能复还真性,灭除烦恼,所以叫做还灭门。这就是缘觉圣人所修的十二因缘的道理。6、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杀生,通常我们说杀人,杀人就是夺取别人的生命,我们就称它作杀人;所以杀生,杀生就是夺取众生的生命,我们就叫作杀生。但是众生不是只有人,不是人的部分,还有六道轮迴的众生,所以说有人、有非人的部分;那非人的部分呢,有天、阿修罗、地狱、鬼还有畜生。天、阿修罗、地狱跟鬼,事实上我们是杀不到的,不是人的部分我们能杀到他的,只有畜生;所以呢,杀生属于不是人的部分,主要是畜生。那么佛法当中学佛人都有规定,不可以杀生;所以在戒律当中它要戒的,杀戒主要的对象是禁止杀人。因为人是修行的道器,杀人就等同于说去剥夺别人修行的机会,断了别人的法身慧命;所以杀人在戒律里面是重戒。如果只是杀畜生,因为畜生看不懂佛经,听不懂人所说的话,牠无法修行;所以如果你是杀了畜生,你也受了戒,那你只是犯了轻戒而已。在菩萨戒的当中,犯戒——犯杀生戒,它需要有三个条件,也就是根本、方便跟成已。那到底有没有根本呢,还需要加上其他的条件来配合。所以,如果说我们要判定一个人,他是不是具足犯杀人戒的条件,大概要有五个。第一个,对方一定是人;因为我们现在讲的是杀人戒,说对方一定是人,而且你杀的不是自己。那自杀的这一部分,为什么不犯杀生戒呢?因为这个戒律里面,是要戒菩萨不要去干扰众生,所以自杀不在戒律杀生戒里面。但是菩萨不应该自杀。菩萨知道因果,他来人间,如果他觉得人间这个生活的环境实在太恶劣,受到了欺负,受到了逼迫,感觉很苦恼,他应该想到的是因果,也就是说你就趁这个机会来还债。而且逆境来的时候,如果说对一个修行人,他碰到逆境其实是逆增上缘,刚好给他成就一个修行的机会;所以当菩萨碰到逆境的时候,想到的不应该是自杀,而是修行忍辱;当他能够歷缘对境,能够忍受众生的种种责难,忍受世间法的种种责难,那么他反而成就自己的道业。所以,一个学佛人不应该自杀,因为这些令他自杀的条件,都是他学佛的逆增上缘。那回到我们前面戒律的根本,对方是人。第二个,你还要知道他是人。如果你不知道他是人,譬如说你去砍树,这个树,在黑暗当中你以为是树,但是它是人,结果你砍下去的时候把人砍死;因为你不知道是人,对方虽然是人,但是你不知道是人,因为你以为是树。所以在根本上面,一定还要有个条件是“知道是人”,如果不知道是人,这样也没有根本。再来说一定要起了杀心,杀心通常带了瞋,带了贪,还有愚痴也有可能起杀心。譬如说贪,通常会贪着别人的东西,因为起贪所以就起了杀心;还有因为别人侮辱你,他对于你百般的逼迫,所以你起瞋,就去把他给杀了;那愚痴呢,我们等一下会讲,还有愚痴起杀心的部分。所以,“根本”必须要有三个条件,也就是对方是人,你知道他是人,而且你起了恶心想要杀对方,这个根本就成立了。再来说施设方便,就是说根本、方便、成已。什么叫作施设方便?你要杀一个人,可能用拳头把他打一顿,或者用刀砍杀,或者制造陷阱,让他跳进去死掉,这些都叫作方便。施设了方便以后,不一定能够杀死对方,可能只是把对方砍伤了,打伤了,送到医院去以后,他还活过来。所以,施设方便还不具足,一定是对方的生命因为你施设了这个方便而失去了。所以,当对方的生命失去的时候,这时候因为你起了恶心杀他,你也施设了方便,而且也成就了;这时候你就犯了杀人罪了,也就是你犯了重戒。犯了重戒的后果是什么?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他具足了根本、方便、成已,把对方给杀了,那杀了以后,你受戒以后,这个是不通忏悔的。不通忏悔就是说,你的戒体就永远不再恢復了,当你失去了以后,你忏悔戒体仍然不在;也就是说,犯了重戒它是不可悔的,没办法经由忏悔来恢復你的戒体,那你死后就会下地狱。但是戒罪是可以免的。如何去免除下地狱这样的戒罪呢?佛经里面这样讲,说你要天天忏,忏到好相出现。那要什么样的状况才是好相出现呢?也就是说,你在忏悔当中,看到佛出现了来跟你摩顶,或者是看到瑞相,看到光出现了、花出现了;那这样的天天忏,忏到好相出现的时候,你的戒罪就灭除了,这时候你就不用下地狱了。但是,不是说你所有的罪都灭了,因为除了戒罪以外还有性罪。那性罪这一部分呢,在未来世当中你碰到对方,可能在某种因缘上你必须偿还;当然缘不同,你偿还的方式就不同。可能你不必赔他一条命,可能被他砍一刀。因为有善缘出现,所以你可能被他砍一刀,那就还债了;或者,你因为某种因缘,你介绍他赚到一笔钱,那这个因果也就成就了。所以,这个性罪没有办法藉由忏悔来灭除;但是,下地狱这个戒罪,可以靠着天天忏,忏到好相出现,然后可以灭除。但是大家想:“这是佛经讲的,到底有没有人天天忏,忏到好相出现而灭除戒罪的?”有一个人真的是这样忏,他也忏到好相出现。他犯了十重戒当中的其中一戒。他受菩萨戒是在别的地方受的,但是他当时受戒以后,对于这个戒不太在意,所以他犯了戒罪。当他来到讲堂以后,在讲戒律的当中,讲到会下地狱的这一部分,他感觉很恐慌;他发现自己犯了重戒,可能会下地狱;所以他跟我说,他想把工作辞掉天天忏,然后要忏到好相出现。我就跟他说:“你可以天天忏,但不必把工作辞掉;只要你诚心忏悔,然后每天忏应该会有好相出现。”结果他真的每天忏,忏了一年多;果真有一天忏到一半,他闭着眼睛就看到佛菩萨的形像出现了,这就是好相出现。也就是说,一个人诚心忏,而且相信他会下地狱,他终于忏到好相出现,所以这不是不可能的事。有些人,他为什么也忏悔,但是为什么不出现好相?从这样的一个事例来看,我觉得有两种原因——第一个,他信心不足,他对于佛菩萨会不会出现在他的面前,来跟他摩顶,他没有信心。所以一个人,他一开始感觉很恐怖,那么他赶快去忏;但是因为对于佛菩萨的信心不够,所以他虽然天天忏,但是心里有疑;他虽然天天忏,忏了一个月以后,他信心消失了,他就不忏了,所以这种人就见不到好相。那佛有讲啊,说七天,“一个七天、两个七天,乃至一年你都要忏”;但是一个人信心不足,忏了一段时间以后,他不忏了。为什么?他对于他到底会不会下地狱,这时候起了疑了,因为有疑所以他就不忏了。所以,一个人不见好相,其实是因为对于佛菩萨的信心不够;还有,对于他犯了重戒以后,到底会不会下地狱这样的一件事情,他其实是怀疑的,所以就不见好相。像我刚刚举的那个学员的例子,他相信只要忏,佛就会来摩顶,佛就会出现在他的眼前;他相信他如果不忏,他死后会下地狱。想想看,一个人对于这样的信心十足,说他死后一定会变成这样,而且他也相信,佛这样讲一定会成就;你看这样的诚心忏,当然忏到好相出现。那不见好相都是因为诚心不够,他不是至诚心在忏悔;只要至诚心忏悔,佛就会来现前,让你的戒罪消失。一个人因为诚心不足,那么他怎么忏都不会见好相。7、杀人还有几种方式,不是自己去杀而已;你去教别人杀也算,赞叹杀也算,咒杀也算。那我们就来再讲其他这三个部分。教人去杀算不算重戒呢?教人去杀仍然是犯重戒。我们从刚刚五个条件来看:第一个,教人去杀,你要杀的对方是人,好!这个成立了;你也知道对方是人,你也教他去杀了;那你起了杀心了,因为瞋恨对方,因为贪别人的东西,所以你起了杀心,也就是这个杀心带了恶心;那还有呢,你也施设方便,你的方便就是找人去杀他;当对方被杀死的时候,你已经夺取对方的生命。所以,教人去杀仍然是杀罪,从前面的条件来看,教人去杀也是具足的。赞叹杀其实一般人是会犯的。什么叫作赞叹杀?也就是说赞叹什么?赞叹说:你如果去自杀呢,那么死后会比现在好。赞叹死后的状态。我们来看什么样的状态,造成你变成赞叹杀?赞叹杀其实是愚痴造成的,也就是刚刚我们讲说,起杀心有贪有瞋,还有痴,这个痴呢,就是赞叹杀,那赞叹杀也算是杀心。譬如说一个人生病,卧在床上好几个月,他感觉很痛苦;你就跟他讲,说:“你与其躺在床上这么久,不如自杀算了,然后死后还可以去投胎,换个色身。反正你现在这个色身,如果把你救活,用起来也不方便,那不如死了算了。”如果你跟他这样讲了以后,结果他真的去自杀。那自杀了以后你就犯罪了,你就犯足了这个杀人罪。这个是属于赞叹杀。还有一种赞叹杀,譬如说一个人,他一天到晚杀生,你就跟他讲:“你犯了这么多杀罪对不对?那杀生杀这么多,我看你干脆死了算了;你做人这么恶,你干脆去死了算了,你不符做人的标准。”你骂了他一顿以后,他果真去自杀了,这也叫赞叹杀,就是说死了比活着好。一个人行十善业,死后可以升天,结果他还没到死的时候,你觉得说反正他现在活着,也不如死了然后升天去享福,所以你就建议他说“你干脆自杀以后去升天,那升天可以享多少福报”。结果他相信了,他也自杀了,那就是赞叹杀。所以赞叹杀也算是杀人,这种叫作愚痴杀人,而且死后还是会下地狱。杀人的方式还有咒杀,咒杀就是以符咒来杀人,当然我们现在没有学符咒。学符咒杀人这不是佛教的,有一种宗敎团体,他们有学什么“诛杀法”。说诛杀法是佛教的。佛不可能——佛设了杀戒,怎么可能敎人用咒杀的方式杀人?所以,只要你听到他们有这样的一个法,就可以知道他们绝对不是佛教;因为佛禁止杀人,不可能教人诛杀法。咒杀也是具足犯杀人罪,从刚刚五点来看,只要你以咒杀人,绝对是犯杀人罪的。8、接下来我们来探讨一些问题,譬如说:杀错人到底算不算杀生?譬如说我要杀某甲,结果不小心杀到了某乙,那我们来看看:杀错人到底有没有具足犯杀人罪?我们来看:你要杀人,对方是人,你也知道是人,你也因为贪瞋或者痴起了杀心,好!根本成就了。那你要杀人呢,你想杀对方对不对?譬如说拿刀一砍,结果手一挥,挥到后面这个人。你施设方便就是拿刀,你手一挥,结果后面这个人死了;还没砍过来,结果你把后面挥死了,你也被抓住了,结果你面前这个你想杀的对象没有杀成。这时候你所要杀的对方,生命并没有被你结束掉,所以,你并没有具足犯杀人罪,但是你仍然是有犯戒,也就是说你犯的是轻戒。这个虽然杀了,没有杀成对方,但是你还是杀了另外一个人。杀错人仍然算杀生,但是它是可以通忏悔。也就是说,因为你要杀的对象没有被杀成,所以没有具足,那可以通过忏悔去除罪。如果说你杀的对象真的被你杀死了,那么你是必须忏到好相的,而且戒体失去。那杀错人呢,戒体它不算失去,你可以经过忏悔恢復戒体,戒体还在。再来讲说,如果我不小心杀了人,算不算犯戒?在经里面,佛经里面有举例,说有个人,他从山上把石头推下来,他为了方便从山上推石头,比较不用力去搬;当石头滚下来的时候,刚好下面有个人,那个人就被石头压死,那这样算不算杀生呢?有人就去问佛,佛就跟他讲,说这样算无罪,因为没有根本嘛,你只是不小心;所以佛通常会跟他讲说无罪,但是你下一次要小心这个事情。譬如说有人在建房子,他在吊那个钢樑。譬如说施工、造桥都可以啊!他在吊这些钢架的时候,不小心这个吊车发生了故障,然后就掉下去了——绳子断了掉下去,刚好底下有人或者开车子过去,被砸到然后死了。从同样的道理来看,虽然有人死了,但是你当时并没有起杀心,所以没有根本。如果从刚刚佛所说的,石头这样滚下来杀了人,但是因为你没有根本,所以也是无罪;也就是说你没有戒罪,但是以后都要小心。堕胎算不算杀生?那堕胎呢,因为在胎里面,他将来是可能成为人,所以因为他已经可能成为人,堕胎这个罪算是比较重的,它是属于杀生。但是这个杀生,因为他还没有出胎为人,所以这个杀生是可悔的,是可以通忏悔的;所以堕胎以后,可以藉由忏悔去除罪。但是你跟这个胎,他虽然去别的地方投胎,但是将来遇到缘的时候,可能还要还。最后讲到杀畜生。杀畜生如果说具足前面五个条件,也就是说对方是畜生,知道是畜生,然后你也起了杀心,然后也施设方便,最后也把牠杀死,这五个条件成立的时候,你就犯了杀畜生的戒。这是轻戒,你是可以藉由忏悔来完成的。其他如打扫环境,不小心杀死蚂蚁蟑螂,这种情况因为没有根本,所以也不属于犯戒。9、------《三乘菩提之学佛释疑第094集杀生的定义和范围是什么?正旭老师主讲10、一十地菩萨到达大涅槃所修之十种胜行,即十波罗蜜。((参见:十波罗蜜)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