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放生功德 > >

为什么要放生泥鳅,放生的乌龟和泥鳅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3-01-14 04:32   点击:207次
摘要:若在放生时,没有存心让它们重遭罗网而受刀俎之苦,且开示被放的众生,为其说三皈、讲佛法。在《竹窗三笔》中,也有《杀生人世大恶》、《杀生非人所为》、《人不宜食众生肉》

一、大连所有放生群

螃蟹放生在什么地方好

1、我人生中第一次放生怀着激动的心情,6点半起床和美容院的老板娘支姐还有几个小姑娘一起约好,去菜市场买泥鳅,乌龟等,然后再驾车去城门河——一个水质不错也算挺大的小河去放生。

2、那天,我们几个去到菜市场,挺早的人也很多。我大概都不记得泥鳅的样子很小的时候见过在家乡的小河边。在走到卖鱼虾的小巷摊位口,在那里大叫,哪里有泥鳅呀,结果奇妙的事情发生了,一支泥鳅跳到了我脚跟前,(好像在说,我们在这里)我回头一看,哇,一大盆小泥鳅活蹦乱跳的!

3、结果我们一大盆全买了,其中一条泥鳅漏掉了地上,一个朋友很辛苦的才把它抓到袋子里去,我当时真是慈悲不够就这样看着,不愿意把它捡抓起来。忏悔!

4、再有下次,我一个也不漏,不会怕它滑溜……后来买了几草龟,好大个呀。就这样大家你提一袋我拎两带的出发了。

5、到了城门河道,我就是一个初来咋到的新人,不知道怎么做跟着大家呗,等支姐她们全部打开袋子,放在河边上,然后支姐说,来大家一起念佛号,说好念多少遍,对着那些泥鳅呀,乌龟呀念起了佛号,就这样我也随大家一起念啦。奇怪的是,我刚开始张嘴没念到两遍,就莫名的悲痛,哭的稀里哗啦,就是念不出来,等大家念完多少遍的时候,我断断续的才念了几遍。

6、看到那些乌龟依依不舍的离开,一路游一边回过头来看我们,一会儿又露出水面回头,望望我们直到去到水中央,看到支姐跟那些龟挥手拜拜,我也和它们道别。那些泥鳅就成群的跳水面……看到这个场景,我当时好感动……决定以后多放生,不吃它们,它们真是有感情的,不止人类,动物一样有……

7、以后我会多学习佛法,发慈悲心,爱护它们,努力不吃肉,多吃素。

8、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

9、在《杂宝藏经》卷四记载: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终,要沙弥返回俗家,七天之后再来,但没有说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处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边的蚁巢,众蚁慌张夺路逃生。但是蚂蚁逃生的速度哪有池塘缺堤那么快速?眼看无数蚂蚁即将淹死,沙弥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蚂蚁。过了七天,沙弥在俗家玩得无聊,又回到他师父跟前。师父一见,觉得惊奇,问他这几天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沙弥以为师父说他犯了戒做了坏事,非常恐惧,答说什么也没做。师父是罗汉,即用天眼观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蚂蚁。后来这位沙弥转夭为寿,得以长命终老。

10、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是故六道众生皆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见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度众生。”

为什么要放生泥鳅,放生的乌龟和泥鳅

二、南京放生乌龟的寺庙

1、另一部《金光明经》卷四《流水长者子品》,也提到有关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一段记载:当时世尊名叫流水长者子,有一天他经过一个很大的池沼,时逢天旱,而且有人为了捕鱼,把上游悬崖处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长者子眼见上万大小鱼类濒临死亡边缘,又无法从其上游决堤引水,于是为了救活鱼群,不得已向当时国王请求派二十只大象,用皮囊盛水运到池中,直到池水满足,并且饲以食料,方才救活这些鱼群。

天津津南区哪里放生比较好

2、《梵网戒经》是放生的理论依据,《金光明经》则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其他大乘经如《六度集经》卷有赎虌的放生记载,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记》卷也讲到雁塔的故事。如传说在中印度摩揭陀国有一个小乘的寺院,住着若干小乘比丘,他们本来不禁三种净肉;所谓三种净肉,是指不见为己杀、不闻为己杀、不疑为己杀的肉类。有一天,一位比丘没有得到肉,正好有一群雁从天空飞过,他就向雁群祷告说:“今日有僧缺供,大菩萨你应该知道时间了。”雁群应声自动坠地而死。比丘本来不信大乘,不相信雁是菩萨,所以用戏言来调侃大乘,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萨显现而来感化他们的。小乘比丘惭愧不已,互相传告:“这是菩萨,何人敢吃?从今以后,应依大乘,不再食三种净肉。”并且建塔营葬雁体。

3、可见,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也可以说,戒杀的进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杀仅是止恶,是消极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积极的善行;如果仅仅止恶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因此在中国,从北齐萧梁以来,便提倡断肉食、不杀生;且放生的风气也从此渐渐展开,从朝廷以至民间,由僧众而至俗人,都以素食为尚。而历代政府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数日也定期禁屠;而从中央以至地方,或者为了祈雨禳灾,也都有放生禁屠之举。如梁武帝就曾下诏禁止屠杀生命以祭祀宗庙;梁代慧集比丘,自燃两臂游历诸州,以乞化所得赎生放生;随天台智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