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放生心得 > >

云南哪里放生公鸡,云南鸡足山九莲寺住持常应法师荼毗法会举行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3-11-23 12:10   点击:929次
摘要:佛光寺塔也是实心砖塔,由一座主塔和周围的十六座小塔环绕组成,主塔高5米,由台基(侧面开有佛龛)、平面亚字形的宝座、扁圆形的仰莲台、钟形的覆钵体、十一重相轮和伞盖等物

一、江西公园放生黑鱼

1、9月15日,云南鸡足山上空蓝天澄净,白云朵朵寄托着浓浓的哀思。来自国内外僧俗二众数千人云集在九莲寺,前来参加常应法师圆寂追思荼毗法会。

2、常应法师宿世善根深厚,依止“中国第一比丘尼”隆莲老法师门下修学佛法,法师勇猛精进,对佛学有深厚的领悟,深得隆莲老法师赏识。学成之后,常应法师回到鸡足山,为鸡足山佛教的恢复、兴盛付出了毕生的努力。而今,法师西归,实为云南佛教界的一大损失。

3、上午9时,肃穆的弥陀圣号回旋在九莲寺上空,龙天悲恸,众生痛失依祜。与会大众向常应法师默哀三分钟后,云南省佛教协会秘书长雷劲代表全省佛教界人士宣读常应法师生平,层层事例证明法师对云南佛教倾注的心血,实在为云南佛教中流砥柱,与会大众无不为法师生平所感动。

4、云南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郭秀文,云南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党组成员董允,云南省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孙云霞处长,大理州政协张松副主席,大理州委统战部林曙盛、王灿明副部长,大理州宗教事务局毕才伟局长、胡玉涛副局长,宾川县委副书记、县委统战部部长施榆兵,宾川县政协文慧君主席,宾川县民族宗教事务局张立煌局长等省市县相关部门领导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宗教学系、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宣方教授等学者出席追思法会。

5、中国佛教协会咨议会委员、云南九十八岁高龄的明道长老,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大理州佛教协会会长崇化法师,云南省佛教协会雷劲秘书长,云南省伊斯兰教协会副会长、大理州伊斯兰教协会杨泽雄会长,原云南省佛教协会副秘书长、现美国亚伯翰大学樊端然教授,加拿大大慈普利协会会长道弘法师,中国佛学院思和法师,大理州佛教协会副会长圣光法师、妙智法师、惟圣法师、惟升法师,鸡足山佛教协会会长宏盛法师,名誉会长宏亮法师、演诚法师,副会长宏信法师、果清法师、法叙法师,副秘书长印信法师、佛塔寺道兴法师,昆明市佛教协会副会长慧空法师,云南省佛教协会常务理事关加活佛,临沧市佛教协会提卡达西会长,红河州佛教协会副会长有缘法师与各地州法师及鸡足山各寺院法师,以及全国各地的信众和当地信众千余人参加了追思法会。

6、10时,常应法师圆寂追思法会举行,追思法会由云南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崇化法师主法。接着,常应法师法棺由九莲寺起棺前往祝圣寺化身窑,与会大众佛号声声恭送老法师。明道长老于化身窑前宣说法语,为常应法师举火。

7、佛教在线云南讯2017年1月5日,适逢腊八佳节,为记念佛陀成道,云南省文山市玄奘寺喜施腊八粥,祈愿普天大众都沐浴吉祥,共沐佛恩,同沾法喜。

8、一早,近三十位义工菩萨们来到玄奘寺,共分成4组,将义工菩萨们连夜辛苦熬制的含有香米、莲子、桂圆、红豆、花生、核桃、大豆、薏仁、红枣等300斤食材的腊八粥分别送往文山市城南客运站、三七市场、下沙坝等地结缘过往的百姓,用暖暖一碗粥来传递佛法的光辉与宽宏,唤起更多慈悲、关爱与和谐,让更多的普通大众有粥喝,有人爱,有福气!同时祈愿十方善信新的一年里增福开慧,消灾免难,平安吉祥!

9、佛教艺术巡礼——云南佛塔

10、云南省是中国多民族聚集的区域之大约从唐朝中叶开始,佛教从四川、西藏、印度相继进入了这个风光秀丽迷人的地区。在元、明时期,南传佛教也从东南亚陆续传进了西双版纳和德宏等地,逐步形成为傣族等民族的宗教信仰。一千多年以来,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南传佛教都在云南省内扎下了自己的根基,涌现出了一大批传承各异、流派多样的佛教建筑艺术形式,呈现着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汉式的佛教建筑遍布在滇池、洱海中心地区,藏式的寺庙分布在迪庆、丽江等滇西北地区,而独具风采的南传佛寺、佛塔主要分布在从西双版纳到德宏的滇南、滇西南一带。

二、四川哪里放生鹌鹑

1、云南西双版纳、德宏、临沧、思茅等地区的少数民族佛教,属于南传巴利语系的佛教。据历史资料记载:约在公元七世纪中叶,上座部佛教就由缅甸传入了云南傣族地区,最初并没有建立寺院,佛教经典也只是口耳相传的。约在公元十一世纪,因为战争所引起的社会动荡,使佛教在傣族地区一度消失了。约在公元十三世纪政局稳定之后,泰国清迈的锡兰僧团派遣了四名比丘到西双版纳地区传教,并且在今天的景洪县兴建了第一座佛寺,就是位于景洪县陇宽寨的瓦巴姐佛寺,它是仿照清迈的瓦巴梁佛寺形制建造的。于是佛教又重新进入了西双版纳,随之而来的还有用泰润文书写的佛经,这就是所谓的润派佛教。与此同时,还有一支缅甸摆庄派佛教则传入了德宏等地区。到了南宋端宗景炎二年(公元1277年)傣文创立后,傣族人就有了用自己文字刻写的贝叶经文。明朝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缅甸金莲公主嫁给了第十九代宣慰使刀应勐时,缅甸国王派遣僧团携带佛教三藏经典和佛像进入傣族地区传教,在景洪地区兴建了大批的佛寺和佛塔。不久,缅甸的僧侣们又将佛教传到了德宏、耿马、孟连等地。所以,傣族地区的佛教和南传中的泰国、缅甸佛教的关系更为密切。

2、西双版纳地区的上座部佛教大体分为两个派别:摆坝派,即山林习禅派,他们是分布在山区的苦行僧,居住的是简小的寺庙;摆孙派,即城镇说教派,分布在广大富裕的坝区,拥有着占当地居民90%以上的信徒,他们的佛寺星罗棋布,建筑形式丰富多彩,在德宏地区也是这样。下面将要介绍的云南上座部佛塔建筑,主要就是属于摆孙派的。在过去,傣族是全民信教、政教合一的,封建领主和佛教首领的地位是相等的,因此,佛寺的规模与格局就直接反映着它的地位与级别,具有强烈的等级色彩。

3、傣族的佛寺以佛殿为主体,以经堂、僧舍等为附属,而佛塔在寺院中的位置却没有确切的规定,将它安置在佛殿的前后左右都可以。滇南最高级别的佛寺是西双版纳原召片领驻地宣慰街的哇龙(大寺),佛塔建在佛殿的后面;原为内宣慰属下十二版纳之一的橄榄坝苏曼满佛寺,则是把经堂和佛塔全部安排在佛殿的右侧;勐海佛寺的布局很有个性,正中的佛殿与西边的两座僧舍联成了T字形平面,而佛殿的东侧却并立着两座佛塔。佛塔在佛寺中的自由位置,也带来了在南传风格影响下的多彩样式。

4、傣族的佛塔,因为和泰国、缅甸的佛塔风格极为近似,被当地人称为“缅塔”。这些佛塔的规模都不太大,一般高仅数米,再高也只是十几米,全部用砖砌筑。从佛塔的组合情况来看,傣族的佛塔可以分为单体塔和群塔两种类型。从佛塔的建筑形制方面看,傣族的两种类型佛塔都具有尖锥状的塔身和细长尖状的塔刹,傣语称它们为“诺”,就是“竹笋”的意思,这是一个对傣族佛塔造型维妙维肖的称呼。傣族的佛塔象一颗颗耀眼的明珠分布在一个个村寨,其中最为著名的佛塔要数景洪曼飞龙塔、瑞丽遮勒大金塔、芒市佛光寺塔、勐海城子佛寺塔、勐海打洛城子佛塔、盈江允燕塔、景谷大寨佛寺的树包塔和塔包树等。

5、曼飞龙塔,位于景洪县勐龙乡曼飞龙村寨后山山顶上,创建于清乾隆年间(公元1636-1795年),相传当时因为在这座山顶岩石上发现了一个佛足印,才在上面修建了这座佛塔。曼飞龙塔全部是砖石结构,由一座大塔和八座小塔组成,九座塔有一个共同的石砌圆形束腰宝座,有9米高,周长6米,在八个面的上部分别突出建造着一个两面坡式的屋形佛龛,龛脊上装饰着各种花草、神兽等。宝座正中的主塔高29米,四周的八座小塔各高1米。这九座宝塔的形态恰似雨后春笋争相破土一般,尖而长的塔刹向上高耸着。它们的塔身都是洁白的,主塔的塔基是由三层扁圆体的仰莲台相叠而成,承托着上小下大的覆钵体,覆钵体的上部是一朵仰莲花,最上面是尖状的塔刹。八座小塔的形制和和塔一致,只是覆钵体下部的扁圆体仰莲台的层数少一些。看到这种塔形,我们会联想起泰国大王宫与玉佛寺中建在大殿顶部中央的宝塔样式,它们在总体型态上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

6、瑞丽遮勒大金塔,位于瑞丽遮勒寨旁的小丘之上,大约是明清之际的作品。这也是一处实心砖石结构的宝塔群体,具有一个共同的直径35米的圆形高台基,台基中部的主塔有20多米高,在它的四周环绕着十六座小塔。主塔由平面亚字形的基座、八角形的束腰台、扁圆形仰莲台、上小下大的覆钵体(很象宝钟)、十三重相轮和伞盖等自下而上相叠组成,尖状的塔体更象竹笋的形态。四周的十六座宝塔高矮不形制和主塔相近,在它们的台基正面都开着一个佛龛,龛内安置佛像一尊。这些塔的身体表面都涂上了金色,闪耀着夺目的光彩。

7、芒市佛光寺塔,位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潞西县芒市镇的佛光寺内,始建于清道光十六年(公元1836年),1983年又作了重新修整。佛光寺塔也是实心砖塔,由一座主塔和周围的十六座小塔环绕组成,主塔高5米,由台基(侧面开有佛龛)、平面亚字形的宝座、扁圆形的仰莲台、钟形的覆钵体、十一重相轮和伞盖等物组成,形状与遮勒主塔很相似。周围的十六座小塔各高5米,都具有平面方形、束腰处四面开佛龛、录形顶的台基,钟形覆钵体的下面是比较写实的双层瓣仰莲台,覆钵的上部是七重相轮和伞盖等物。这些又和遮勒大金塔存着明显的区别。

8、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海县城子佛寺塔,是一处洁白色的金刚宝座式塔。它的主塔高基座由平面八角形的三层束腰叠涩台相叠组成,向上渐小。台基之上是钟形的覆钵体,覆钵上部是仰莲花承托的尖状塔刹。四角的小塔形制也是这样的。这种具有八角形高基座如笋状的尖塔,在泰国大王宫大殿顶部的宝塔中也可以找到相似的形制。勐海县打洛城子佛塔的造型大体也是如此,这座塔有一个圆形的台基,在四个方向开着佛龛;钟形的覆钵体比较小,覆钵下面的基座是由四层八角形束腰台相叠而成,上部的两层台表面装饰有仰莲瓣;覆钵的上部是高而尖的塔刹。具有八角形平面的多层台座佛塔,还可见于德宏滇弄佛寺塔、景洪曼孙满佛寺塔和曼听寺塔,后两座塔的覆钵体平面也是八角形的,和泰国曼谷玉佛寺和清迈双龙寺的八边形覆钵式塔有相似之处。这几处佛塔的修建年代大概也在清代。

9、盈江县的允燕塔,共有五层平面略呈亚字形的台座,在最下层台上环列了28座小塔,第四层台上四角各有一座小塔。五层台上立着主塔,在钟形的覆钵体下部是圆形的双层仰莲台,覆钵的上部是九重相轮,相轮是上面是仰覆莲瓣和刹尖、伞盖等。这座主塔的覆钵体较大,与其他地区的南传佛塔不同。主塔下部的小塔台座是方形束腰状,与芒市佛光寺小塔台座很象,只是在束腰处不开佛龛而已。小塔台座以上部分的造型和主塔基本一致,只是将相轮减为七重。这种以多层台座排列出佛塔群的形式,在泰国曼谷也能找到相近的例子。

云南哪里放生公鸡,云南鸡足山九莲寺住持常应法师荼毗法会举行

10、在思茅地区景谷县的大寨官缅寺内,座落着中国古塔中的奇观--“树包塔”和“塔包树”。这原是两座砖石结构的佛塔,高有10米多,上圆下方呈葫芦形,在塔的周围有力士托扛的形象,同时又与大树结下了不解之缘。塔包树,位于佛殿的右侧,从塔顶中间长出了一棵高20米、直径1米的大榕树,而佛塔紧紧地将大榕树环抱着。树包塔位于佛殿的左侧,有一棵25米高、直径1米多的大榕树从塔顶中部伸出,它的粗壮弯曲的根茎又从上下四周环绕着佛塔,紧紧地把高大的佛塔抱住,很象是从塔顶升出的一个绿色的伞盖。塔包树与树包塔究竟是怎样形成的,至今仍是一个不解之谜。无独有偶,在潞西县芒市内也有一处树包塔,原来是一座金刚宝座式塔,在一层低矮的八角形台中部,是一座高大的主塔,四角各有一座小塔,在小塔之间各有一尊狮子。主塔被一棵大树的根茎紧紧环抱着,位于四角的小塔由两层八角形的叠涩台基、钟形的覆钵体、七重相轮以及仰覆莲瓣、伞盖等组成,原来主塔的形制大体也是这样。该塔覆钵与塔刹的造型与遮勒大金塔很相近,也是属于南传体系的佛塔。塔包树与树包塔不仅在云南古塔之林中独树一帜,也为那里的佛教艺术增添了一份神秘色彩。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