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放生起源 > >

放生哪些动物可以使姻缘顺利,放生功德回向的寄语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2-11-13 19:20   点击:886次
摘要:(文钞三编·复许止净居士书)令夫人既能长斋五月,何不能长斋一年。(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一·复许止净居士书)净英之夫家,有碍于吃净素,当不碍于少吃肉。(增广文钞·复袁闻

杀业最碍往生。即不往生,更须不食肉。庶免未来偿身命债。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间第一功德事。(文钞三编·复许止净居士书)

令夫人既能长斋五月,何不能长斋一年。以杀业最碍往生。即不往生,更须不食肉。庶免未来偿身命债。念佛吃素往生西方,是世间第一功德事。忍令妻子不得决定蒙益乎。至于工人,若欲令彼种善根,不妨为彼说其所以。将肉食之费用作犒劳,则彼以多得钱故,断不至犹生訾议也。今夏各处水灾,饥民甚多,尚宜切戒家人认真念佛,以防意外之祸。

如其不能受辛苦,当念饥民之苦,及富室或有被劫之苦。则自可忍此念佛之苦矣。此本非苦,以一向不惯,故以为苦,然此苦乃出苦之苦,若不能受此苦,则将来之苦,盖有说不能尽者。(印光大师文钞三编卷一·复许止净居士书)

净英之夫家,有碍于吃净素,当不碍于少吃肉。或自己于肉中吃菜。又彼决不监视其吃饭,但存不忍之心,即不能吃清净素,其所带之荤腥,固无几何。又彼既通文理,亦可与其夫婉说其益,久之当不至仍复为碍。即碍,但当念佛为所食诸众生回向。亦可稍补其憾,而无复杀业矣。(三编·复陈士牧居士书五)

此世界万不可久居。当与眷属及诸亲朋,同修净业,同生西方,乃最上第一之计划,故名谈陈氏为宗净也。宗,本也,主也。净,即修净业,以求生极乐世界清净佛国也。欲生净土,当以吃素念佛,戒杀护生为本。由宿世之杀业,感遇此之杀劫。今则以清净身口意之三业,再加以信愿行之三法,则与阿弥陀佛洪誓大愿相应。及至临终,决定仗佛之慈力,接引往生。其为利益,非笔舌所能宣说。(三编·复慧溥居士书)

又汝何以不发心吃素。汝试将汝身上肉,割到吃,能吃否。自己的肉不能吃,何得日日杀的吃。

一切生灵,即不是汝杀,乃以钱令人杀,杀业是一样的。况汝要生西方。佛以慈悲为本,汝既吃肉,即无慈悲之心。此语乃为汝真实修行者说。若泛泛悠悠之人,虽不吃素,亦可念佛。非吃荤者,就念不得佛,不可不知。余不暇叙,但熟看文钞,群疑皆释。光冗事多极,不可常来信。纵有所说,亦不出文钞之外。佛法广大,虽登地菩萨,不能尽知。然欲得实益,只此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便可出生死,证涅槃,圆成佛道。我等下根凡夫,非从极约之法门做,则只成种善根而已。欲得现生就了生死,梦也梦不着。(三编·复陈莲英女居士书)

居士为现今第一极力宏扬佛法之人。化他须以自行,固宜常斋。即其妻子朋友,亦宜令其长斋。纵入道未深,不能全断。当令由渐而断,此为要义。世人不知物类皆由业力所致,谓天生此种,原为养人。若知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之一番深理,当有食之不能下咽者。居士固宜以身率物,当即永断肉食。

即肉边菜,亦不须效往昔大士之迹。以宏法之人,须识时机。今之时非古之时。如滴水成冰之日,断不可以夏间之服食示人,以致误人性命耳。(文钞三编·复丁福保居士书十二)

一切众生,皆是过去父母,未来诸佛。杀而食之,何能下咽。若知此义,即丧身失命,亦不能吃一切肉矣。然佛之教人,循循善诱。上根则令其全断。中下则令其渐减,而遂至于全断耳。(增广文钞·复高邵麟居士书一)

放生哪些动物可以使姻缘顺利,放生功德回向的寄语

净业正因,以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为第一。食肉之人,虽不自杀,亦难免杀业。以非杀无肉故,以钱雇人代杀故。(增广文钞·复袁闻纯居士书)

净英之夫家,有碍于吃净素,当不碍于少吃肉。或自己于肉中吃菜。又彼决不监视其吃饭,但存不忍之心,即不能吃清净素,其所带之荤腥,固无几何?又彼既通文理,亦可与其夫婉说其益,久之当不至仍复为碍。即碍,但当念佛为所食诸众生回向。亦可稍补其憾,而无复杀业矣。(文钞三编·复陈士牧居士书五)

心如静水笑看人生

人生是一条漫长的河流,从涓涓细流的上游到惊涛骇浪的中游,最后注入宽阔的海洋。上游是美丽的童年,淙淙小溪从幽静的林间穿过,像一首浪漫的抒情诗。中游是沉重的中年,巨大的落差产生了飞流直下的瀑布;险恶的暗礁又使河面布满了龙潭虎穴,像一部惊险离奇的小说。下游经过平静的入海口与海洋浑然一体,平静、辽阔、宽容、博大,像一篇淡雅厚重的散文。

从故事说起:从前有师父打发他的一个年轻弟子到集市上买东西。弟子回来后,满脸的不高兴

初一去放生要注意什么

师父便问他:“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这么生气?”

“我在集市里走的时候,那些人都看着我,还嘲笑我。”弟子噘着嘴巴说。

“为什么呢?”

“人家笑我个子太矮,可他们哪里知道,虽然我长得不高,但我的心胸很大呀。”弟子气呼呼地说。

师父听完弟子的话后,什么也没有说,只是拿着一个脸盆与弟子来到附近的海滩。

师父先把脸盆盛满水然后往脸盆里丢了一颗小石头,这时,脸盆里的水溅了出来。接着,他又把一块大一些的石头扔到前方的海里,大海没有任何反应。

“你不是说你的心胸很大吗?可是,为什么人家只是说你两句,你就生那么大的气,就像被丢了颗小石头的水盆,水花到处飞溅?”

真正能容人、容物的心灵,不会受外界的影响而忽喜忽忧。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