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放生功德 > >

求子放生,放生怪象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3-01-05 04:14   点击:669次
摘要:很多人以为,素食就是指不吃肉,只吃植物性食物。这些想法,对于素食来说还未到一个最高层次——饮食对人内心的直接影响。海南放生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佛法跟世间的生活没

很多人以为,素食就是指不吃肉,只吃植物性食物。这虽然也是素食的基本定义,但是素食者还有不同看法。

重庆放生的鱼去哪买

一,素食是一个“修心”的过程

苏州放生池

素食者并非单纯是不吃肉,素食者选择食物的目的,除了有考虑不杀生的原因外,终极的目标是“修心”。

就好像驾车那样,一开始学习驾驶的人会问:如何开车?刹车?拐弯?车子坏了怎么办?……但是,当一个人学会驾车了,这些事情都不再考虑了,就会转而开始真正驾车的目的:节省时间到达目的地?为了谋生赚钱送货载客?为了驾驶郊游乐趣?……

谈素食,初尝素食的人都会很关注素食的问题,例如:怎么吃啊?吃甚么啊?如何吃得健康啊?……当这些基本问题都解决了之后,学会怎么素食了,这些事情就不在考虑之列,转而到真正开始素食的目的——“修心”。

很简单吧,选择“不吃肉”的想法,本身已经是对内心的一种挑战了,戒除吃肉就是解除“心瘾”,这种心瘾某种程度就是指,一种长期的心烦意乱、内心不平静,也是长期吃肉所导致的一种身心状态。

求子放生,放生怪象

进一步看,不吃肉以后,不代表内心就一定平静。

人的内心还是会受到七情六欲、外在环境变化所影响,但因为素食者平素内心经常保持平静,容易察觉到外在影响,不会情欲被带走了而不自知,寻找各种方法让自己变得更加平稳。

因此在食物的选择上,让自己心烦昏沉的食物,都尽量避免。

在典籍中,有不少记载说当时每于求道、求学,或者祭祀的时候,都主张斋戒。

如《南华真经》说:“颜+回问道于孔子,

孔子曰:汝斋戒,吾将语汝。

顔回曰:回居贫,唯不饮酒,不茹荤久矣。

孔子曰:是祭祝之斋,非心斋也。”

而在这段话里面,孔子更指出了一个观点叫“心斋”,就是说不吃肉喝酒只是“祭祝之斋”而已,更重要的是“心斋”,就是指内心的洁净、安宁了,有这种心态,才容易学好大道。

由此可见,提倡“素食”的概念比“吃斋”更深一层,素食并非单纯的禁忌、受戒,而是希望在调整饮食的过程中,让自己内心清净。

二,素食是为了“身心合一”

透过饮食改变影响身心,这就告诉了人们,饮食并非单纯为了身体需要了。

人们在吃饭的问题上,比较多考虑是否足够营养?是否能让身体健康?

如何吃能帮助治病养生?

这些想法,对于素食来说还未到一个最高层次——饮食对人内心的直接影响。西方有一句话说:“You are what you eat.”(你吃什么,你就是什么),人会被食物的性质影响自己的性格。

其实中国传统也有这种观点,就好像笔者在《评素食之六:中医如何看素食?》一文中,指出《黄帝内经》中记载了吃肉的人的性格放纵、骄傲、刚烈,正好反映了吃肉对人性情的影响。

什么时间放生好如何放生

肉食之中含有“尸毒”,除了是对人体健康不良的毒素外,更指动物在被杀之时的愤怒、痛苦、恐惧的情绪,人类吃下以后,也会被这些情绪所影响。因此所谓“荤食”,为何让人头脑昏沉,就是指这些食物本身的特性不好了。

素食改变人内心,倒过来说,决定素食已经是内心的转变。一个人要从非素食而改变为素食,本身已经是心先变了,立志转变自己,之后才决定在饮食上改变。而在饮食改变之后,内心又逐步随着身体洁净而变化,互为因果。

素食并非单纯一种饮食习惯,而是一种哲学、一种生活态度、人生观念,代表了前卫的绿色思想,亦是回归传统的饮食方法,是通过饮食修行,让自己身心合一,甚至与自然共融。

这也是素食者容易快乐的原因,真正的快乐并非来自欲望的满足,而是当自己内心平静、身心调和、欲求减少,这种祥和美满的状态,正是持久快乐的源泉。

这些年来,仍不断有人问:你为什么吃素啊?现在的回答越来越简单了:

没有什么特别的原因,就是喜欢吃吧。

广西放生池

要找原因的话,可以说上一大堆,但是又好像没有找到一个最合适的。其实是什么原因,已经不重要了。

就好像有人喜欢画画,开始的时候可能是有某种机缘让他开始去学,但是当他画了几十年后,哪个开始的原因,已经不重要了。喜欢的就去做吧,随心所欲,率性而为,这样的人生不是很快活嘛?

三,素食是情志养生

素食调养情志的益处,对非素食者来说是很难体会的。

我吃素多年,到后来才逐渐感受得到这个益处,是一开始所没有想过的。

我可以用一个比喻,就好像你上了一辆充满塑料气味的旅游车上,一开始觉得不适应,但是过一会就习惯了,不觉得它的存在。

实际上,我们大部份凡夫俗子,头脑天天充满思虑,杂念自己跳出来控制不住,可是我们都没有察觉这些念头,随波逐流的跟着杂念走。

吃素之后,由于没有了“荤”的烦,内心逐渐变得平静,

于是就容易察觉自己的杂念了。

吃素的人能够做到“我行我素”,顺心而行,不拘束于世俗的看法,而独行己路又不害怕。

不是这样嘛,素食者在现代的社会中还是占少数,但是他们仍然能够坚持吃素,就知道他们具有强大的内心,足以抵抗诱惑、舆论等外在的影响。

这就是“逆流而上”,“不随波逐流”了,假如一个人能够控制自己的杂念,内心完全能够收到控制,那样也必然能够控制自己的“言行”,达致“心想事成”,想甚么就做什麽的表里合一状态,能够如此顺心而行,

不正是人生的最高层次嘛?

文章来源于网络,感谢原作者分享。如有侵权,敬请告知。

通知:微信平台开通留言功能了,欢迎留言和书写祝福心愿,我们会为你祈福!

更多精彩文章推荐阅读:

素食养生——生姜传奇,太给力了,献给吃素的佛友们!

素食养生——吃海带的好处与禁忌。

素食养生——为何癌症很少拜访素食者?科学研究揭真相。

嘎玛仁波切:学佛就要背弃一切生活吗?

:生活在现代社会中,世俗琐事——课业、家庭、事业、子女,好还要更好,似乎永远没有止境,在此种生活模式下,如何培养出离心?世俗生活与修行又该如何抉择取舍?

  :其实在这样的生活模式中,要发出离心更容易,修行也有更多机会,因为你在世间上碰到的烦恼挫折太多了。有了烦恼的存在,就会生起出离心;有了出离心,就发菩提心;发了菩提心,就尽自己的能力去做。而你所能做的事情,就是在利益众生,这就是在修行了。

  一般人认为修行一定要找间寺宇、佛堂、法师和坐垫,在这种环境下修修法才叫修行。的确,这种修行比较能约束自己的心,但是在没有这种条件的环境中,我们就要将自己的心当成道场。如果真能如此,心中就永远有佛、有虔诚、有菩提心存在,任何地方都是道场,所作所为都是在行菩萨道。如果不理解这一点的话,我们的言行永远无法与心灵结合,即使身在道场,心却在外面,也是无法约束自己的心。

  只要学会将闻思当中所学到的佛法,应用在日常生活上,那么所有的生活,就变成了以佛法为指引的修行方法,这时也就不必担心自己是否能进行其它的修行。修行中常常说:「把凡夫的身口意,转换成佛的身口意。」凡夫的身体无论处于何地,就将该处转化成佛的道场、佛的净土、佛的坛城。身转了,语转了,心也能这样转,才是让自己的身口意真正转换成佛的身口意。所以世俗舍取的转换,就必须先从心做起,能够理解这一点,那么在世间修行就不难了。

海南放生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佛法跟世间的生活没有太大关联,甚至是对立而无法兼容并存的事,好像学佛就是要背弃所有世间的一切生活,就只有念佛、剃度出家这一类的事情。以小乘的观念来说,的确是如此,但是以大乘或密乘来说,除非你认为自己一无是处,要不然你的所作所为,都能影响到一群人。

  因为人是一种最没有办法独处、感受寂寞的众生,除非是一个真正的修行者,心中充满对佛菩萨的虔诚欢喜之心,能为众生而活以外,大部分的人都是耐不住寂寞的。不单是耐不住寂寞这个因素,要知道,只要生活在社会中,一切的作为都与他人相互依赖,没有一个人可以在不依赖别人的情形之下过着正常的生活。世间上没有人是万能的,大家都有不同的能力范围,也都有需要别人扶持补足的短处。因此,如果有人依赖你,你就有依赖的价值存在,而你的修行也就从别人需要你的地方开始了。

  每当我们做一件事时,如果出发点是为了脱离轮回,同时具有菩提心,在能力范围内做到让自己问心无愧,再将功德回向给众生,就是行菩萨道。如果没有一个佛菩萨能让所有的众生满意,又何况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呢?但是如果要让一群众生满意的话,那就不难。例如,努力求学,可以让父母感到欣慰;在家里用心做菜,可以让子女吃得健康,精神饱满,快快乐乐地去上学;用心照顾家庭,可以让家庭幸福美满;在工作上努力的付出,可以让事业有所成就。

  若是连这样也无法做到时,就好好吃一餐,因为佛陀说一个人体内有八万四千个众生,这还只是讲大的众生,小的众生可能就不计其数了。所以,如果没有太大的能力作布施帮助别人,总可以让自己渴了喝水解渴,饿了饱食一餐;让自己三餐吃得饱,肚子里几亿的众生,都因为你的付出而得到满足,得到你布施的功德,这种功德也是无边呀!

  所以,佛法里面才有上供诸佛菩萨,下施六道众生。

  所以做任何事要学会转换心态,要思惟我的出离心是为了脱离轮回,因为要脱离轮回,所以要有菩提心;而菩提心就是要利益众生,因为我有能力利益众生,所以要脱离轮回也就不难了。做任何事都要先培养这种自信心来肯定自己,再自我期许而努力付出。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