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放生功德 > >

放生兔子有什么讲究,圆因法师:「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3-01-09 18:45   点击:406次
摘要:10、什么是佛教的课诵有哪些讲究(图片来源:大菩文化摄影:妙静)二、成都允许放生的水域在哪1、课诵是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和梵呗歌赞等法事,因其冀获功德于念诵

一、放生鸡是善事吗

1、问:能不能更明白告诉我,「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

2、答:就好比一个赌徒愿意改邪归正,首先必须要做的便是戒赌,不再造新的赌债(戒杀吃素),再来更要积极地还债,努力把以前所积欠的赌债一一还清(赎命放生),如此才能真正走上正途。

3、吃素只是止恶,是消极地不再杀业,不再积欠新的杀债;而放生却是扬善,是积极救赎生命,偿还以前所欠的杀债。

4、吃素而不放生,以前所欠的杀债还是有果报的;放生而不吃素,所赚得的功德又因为吃肉杀生都赔光了。所以放生与吃素是一体的二面,须要相辅相成,同时并行,效果才会显著。

5、

为什么放生之后有恶果?

6、放生时,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如果住于相放生,得的福德就很有限。如果心里,为了求功德、福德、财富、名利、健康等放生,所得的福德就很有限。比如放生一条鱼,心中有自私名利的目的,那么就是很有限的福德。但很多人以自私心,放生一条鱼以后,以为会有很大的福德回报,而所期盼的福德回报又没有出现,为什么没有出现,可能是出现的福德回报没有期盼的大,所以,以为没有出现。或者,福报时候没到,所以没有出现。但此时恰巧又因为过去孽缘而出现了恶报,有些人就疑惑了,提出疑问,为什么放生了得恶报。其实不是放生了得恶报,一是放生时心有自私影响了福德,所以福德有限,没有期望的高,所以以为福德没出现。二是过去的恶报恰巧出现。三是本应有的大难,因为放生的感应,变成了小的恶报,而逃过一大劫难,自己浑然不知道,此为大过小惩罚。大过小惩罚,不违背因果,放生的善因,把本应该出现的大的劫难延后了或是消弱了?这个真的不好说,但可能不起现形了。

放生什么有助于婚姻

7、有一对师徒,师傅是高人,旅途中,借宿一家农户。农户看师徒穿得破破烂烂的,很瞧不起,态度傲慢无礼,不给准备晚饭,随便把师徒打发在地下室睡觉。睡觉前师傅用泥和水把地下室墙上的一条大裂缝个精心补好后就睡觉了。第二天师徒继续赶路。晚上又借宿在另一家。是一个穷人家。女主人非常殷勤地为师徒准备晚餐,把最好的食物招待师徒,准备最好的房间和被褥。师徒睡到半夜突然听到女主人号啕大哭。原来是她家唯一的一头牛死了。主人夫妇近乎绝望了。第二天师徒继续上路。徒弟问,为什么第一家主人那么坏而你还帮他修补墙上的破缝。第二家主人夫妇那么好,你为什么不用法术救他的牛。师傅回答,第一家的墙缝里有一罐金子,我怕他们看到就用泥土把金子遮挡住了,留待有福有德之人。第二家原本女主人应该半夜死掉,我哀求勾魂使者,并且讲了女主人的善行,已征得阎君允许,用那头牛代替女主人死掉。以为行善得恶报的人可以仔细想想第二个女主人的事情。

8、无住相放生,修心。放了一条鱼,舍了一些钱,也就放下了自己对钱财的执着,也就放下了执着,也就放了自己的自性。把自性从五蕴山中放出。或以慈悲心放生,对它命慈悲,就舍弃了对自己生命的慈悲、爱恋、执着,而放下,从而无住相放生。无住相布施,度吝啬、贪婪,久之,熏习自性,最后达到不执着、放下一切,而后彰显自性,自性功德是无量的,所以无住相布施,福德不可思量。

9、心无所住,而行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即使是放生一条鱼,心中无所住,而放生,就会有不可思量的福德。因为是在用布施擦拭摩尼珠,久之摩尼珠之光,静极光通。

10、
什么是佛教的课诵有哪些讲究(图片来源:大菩文化摄影:妙静)

二、成都允许放生的水域在哪

1、课诵是佛教寺院定时念持经咒、礼拜三宝和梵呗歌赞等法事,因其冀获功德于念诵准则之中,所以也叫功课。

2、
按瑜伽有四种念诵:即音声念诵(出声念)、金刚念诵(合口默念)、三摩提念(心念)和真实意念(如字修行)。本文主要谈第一种,即所谓“清净在音闻”。追溯古代,先是经咒和梵呗等简单的念诵,晋代以后发展出忏法,再后又有《水陆》、《焰口》等,唱念趋于复杂。唐代马祖建丛林,百丈制《清规》。赵宋以后,特别是明代丛林中普遍形成了朝暮课诵(也叫“二时功课”,“二课”或“早晚课”)制,与经、忏等法事相并列而成另具一格的寺院风尚。

3、
关于课诵的最早记载,见于《吴书·刘繇传》附记后汉笮融的事迹里,该记说:“笮融者,丹阳人,初聚众数百,往依徐州牧陶谦,谦使督广陵、彭城运漕。”遂“坐断三群委输以自入,乃大起浮图祠……重楼阁道,可容三千余人,悉课读佛经,令界内及旁郡人有好佛者听受道”。这种课读,当是随著西域等地的佛教翻译家们传来的。在《法华经·法师品》里有:受持法师、读经法师和诵经法师就是明证。唐玄奘译的《大唐西域记》里也说到卑钵罗石室□□设坛念诵的故事。在东晋《高僧法显传》中,记述古代斯里兰卡佛牙出行礼拜念诵(法事)的盛况云:“狮子国(斯里兰卡)……佛齿,当出至无畏山精舍,国内道俗欲植福者,各各平治道路严饰巷陌,……然后佛齿乃出中道而行,随路供养到无畏精舍佛堂上,道俗云集,烧香燃灯,种种法事,昼夜不息,满九十日,乃还城内精舍。”以礼拜念诵为主的种种法事,昼夜不停,同我国宋代以来丛林下的九旬胜会和一些地区的佛诞等节日有类似之处。唐玄宗曾经诏不空诵《仁王经》,代宗“敕百沙门于禁中念诵谓之内道场”,又敕“灌顶道场,选沙门二十七员,为国长诵《佛顶咒》(《佛祖统纪·祈祷灾异》)。朝廷如此提倡,寺僧如何当可想见。《佛祖统纪》卷五十三在《持诵功深》条下,列举了从东晋安帝(397—419)到赵宋光宗(1190—1195)历七百余年道俗念诵佛经的突出事例十九起,可见,提倡课诵,历史悠久。

4、
古代印度和印尼等国佛教流行的地区,普遍讽诵马鸣所作的赞佛诗歌(《佛所行赞》)。他们认为该诗字少义多,能使“读者心悦忘倦”(唐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赞咏之礼》)。这相当于我国的赞呗念诵。

放生兔子有什么讲究,圆因法师:「吃素」与「放生」究竟有什么不同?

5、
我国曹魏陈思王诵读佛经,“制转赞七声旻降曲折之响”,又作《鱼山梵》(亦称《鱼山呗》)六章,“纂文制音,传为后式”(《法苑珠林》卷三十六《呗赞篇》)。

6、
古印度讽诵佛经是奉行的“三启”仪制,首先颂扬马鸣所集的赞佛诗文,其次正诵佛经,然后陈述回向发愿。全过程是“节段三开”,所以叫做三启。“经了之时,大众皆云苏婆师多”,“或云娑婆度”(同前《赞咏之礼》)。这种“三启”式的念诵法,就是我国汉地古今法事念诵的基本仪制。举行任何一堂法事,总是安排先赞(或《香赞》,或《赞偈》等),次文(经咒本文、有关仪文等),末了回向发愿(或偈或文,或偈文兼举)这种基本形式。只是尾码的大众同声念苏婆师多或索婆度,在汉地念诵仪里少见,但也有某些法事的文末称“善”或“善哉”的。娑婆度就是善哉之意。苏译为妙,婆师多译为语,意思是赞叹经文为微妙语。

7、
我国的念诵仪制始创于东晋道安,他制僧尼轨范三则:一曰行香定座上讲之法(即讲经仪);二曰常日六时行道饮食唱时法(即课诵斋粥仪);三曰布萨差使悔过等法(即道场忏法仪)。这三条对佛教的影响极为深广,为后来各种法事议制的开端。宋明以来寺院逐渐普遍奉行的朝暮课诵,当亦导源于此。

8、
南朝梁代就有到舍宅为寺“别营小室,朝夕从僧徒礼诵”的记载(《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释教部》)。唐百丈怀海“别立禅居”,“合院大众朝参夕聚”(见《景德传灯录》卷六附《禅门规式》)。《大宋僧史略》卷上《别立禅居》条下更引伸说:百丈怀海“有朝参暮请之礼,随石磐鱼为节度”。元朝廷令百丈山德辉编订《敕修百丈清规》的《殿钟》条下载明:“住持朝暮行香时”鸣钟七下。同书《磬》条下又载:“大殿早暮住持知事行香时”值殿者鸣磬,“大众看诵经咒时”鸣磬。可见禅僧修行,此时已具备朝暮课诵的雏形。在北宋《崇宁清规》和南宋《咸淳清规》中还属阙如。不过,后来《朝暮课诵》所定的内容,包括晚课《蒙山施食》在内的大部分,全是宋人分别集、撰而成,这可说明当时已有某些寺院,甚至某些地区实行早晚课,只是还不普遍,所以直到宋末的《咸淳清规》里还没有明确的反映。明清之际,朝暮课诵渐趋定型,奉行的范围遍及各宗各派大小寺院和居家信徒,成为所有丛林必修的定课。例如,明通容编《丛林两序须知》规定:首座“早晚课诵勿失”、书记“早晚随众课诵”和监寺“早暮勤事香火课诵勿失”等等。莲池的《云栖共住规约》上集末规定:“晨昏课诵,不得失时偷懒,违者依例罚钱十文。”同书附集《学经号次》条下又有“晨昏”定课的规定。清仪润的《百丈清规证义记》卷八等更明确了早晚课诵的具体内容,并在《禅堂规约》条下规定“行坐课诵受食出坡等不随众者罚”。

家里养的松鼠放生了会死吗

9、
古代印度著名的那烂陀寺,也有课诵的规定,但与我国不尽相同。唐义净在记述那烂陀寺的礼诵时说:“那烂陀寺人众殷繁,僧徒数出三千,造次难为详集。寺有八院,房有三百,但可随时当处自为礼诵。然此寺法差一能唱导师,每至哺西(下午三到五时),巡行礼赞。净人童子持杂香花,引前而去,院院悉过,殿殿皆礼。每礼拜时,高声赞叹,三颂五颂,响皆遍彻,迄乎日暮,方始言周”(义净《南海寄归内法传》卷四)。斯里兰卡的“坎第”胜区,当地常常有人于鸡鸣时攀跻高峰瞻礼佛迹。

10、
我国古德定日课于朝暮二时,自有其依据。《二课合解》的作者观月兴慈在叙述古哲为什么要建立课诵于早晚时指出:“朝暮不轨,犹良马无疆”(《重订二课合解自序》),这是说佛徒朝暮需以课诵来作为自身的轨范。朝指五更,为日之始、昼三时之初,佛徒从钟声破夜警醒而起,盥洗毕,即上殿课诵,则期思惟以还净。暮为日晡,隶属昼三时之末,功课礼诵,乃冀觉昏而除昧。所以二时功课之设,成为佛教寺院通行的重要规制。

信佛的人放生有什么说法吗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