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放生指南 > >

佛教放生节日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3-04-14 00:22   点击:762次
摘要:达磨祖师被慧可禅师的虔诚感动,知道慧可禅师是一个大法器,于是就说: 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慧可禅师(487 593),一名僧可,四十前后,得遇达摩祖

高僧故事:百岁高僧传奇人生 立雪断臂至诚求法

编者按:按照禅宗史籍记载,禅宗可追溯至释迦牟尼时代,释迦拈花,迦叶微笑,留下一段千古公案。摩诃迦叶也成为禅宗第一代祖师,其后西天历代祖师一脉相承,直到二十八祖达摩大师来到中土,一苇渡江,到少室山面壁,开创中国禅宗,又被称为中国禅宗初祖。慧可禅师(487 593),一名僧可,四十前后,得遇达摩祖师,立雪断臂,虔心求法,终于开悟,其后又从达摩六年,精究一乘宗旨,被后世尊为中国禅宗第二祖。

二祖慧可大师(487 593,下文为描述方便故,皆称慧可禅师),俗家姓姬,是虎牢人。其父名寂,在慧可禅师出生前,经常担心无子,心想: 我家历代推崇善行,难道上天还会让我绝后? 于是天天祈求诸佛菩萨保佑,希望可以生个儿子继承祖业。就这样虔诚地祈祷,过了一段时间,终于有一天黄昏感应到佛光满室,不久慧可禅师之母怀孕,其后顺利生下一子。为了感念佛恩,慧可禅师出生之后,父母给他起名为 光 。

慧可禅师自幼志气不凡,为人旷达,博闻强记,广泛涉猎儒家典籍,尤其精通《诗经》《易经》,为人喜好游山玩水,而对持家立业不感兴趣。后来机缘巧合接触佛典,深感 孔老之教,礼术风规,庄易之书,未尽妙理 ,于是开始栖心佛理,超然物外,怡然自得,并产生出家的念头。父母见其志气不可改移,只好同意让他出家。慧可禅师来到洛阳龙门香山,跟随宝静禅师学佛,不久到永穆寺受具足戒。此后遍游各地讲堂,学习大小乘佛教的教义。经过多年苦学,慧可禅师对经教已有充分的认识,但是个人生死大事,对他来说仍然是一个迷。

三十二岁那年,慧可禅师回到香山,并放弃过去那种单纯追求文字知见的做法,开始实修,每天从早到晚都在打坐,希望能借禅定之力解决生死问题,这样一直过了八年。一天,慧可禅师在禅定中突然看到一位神人站在跟前,告诉他说: 将欲受果,何滞此邪?大道匪遥,汝其南矣!(如果你想证得无上道果,就不要再执著于枯坐在这里。大道离你并不遥远,你往南方去求,就能如愿以偿!) 慧可禅师知道是护法神在点化他,于是就将名字改为神光。次日,慧可禅师感到头疼难忍,犹如钢针在刺,剃度师宝静禅师想找医生来治疗,这时慧可禅师听到空中有声音告诉他: 这是脱胎换骨,并非普通头疼之症。 慧可禅师就将这一信息告诉宝静禅师,宝静禅师仔细一看,果然看见慧可禅师顶骨有如五峰隆起,于是对慧可禅师说: 这是吉祥之相,你必定会证悟。护法神指引你前往南方,分明是告诉你,现在少林寺面壁的达磨大师就是你的老师!

慧可禅师辞别宝静禅师,一路风尘去少室山,来到达磨祖师面壁之地,朝夕承侍在旁。最初,达磨祖师只顾面壁打坐,根本不理睬他,更谈不上什么教诲。但是慧可禅师并不气馁,内心反而愈发恭敬虔诚,用古德为法忘躯的精神激励自己: 昔人求道,敲骨取髓,刺血济饥,布发掩泥,投崖饲虎。古尚若此,我又何人? 慧可禅师有此认识,因此每天从早到晚,一直呆在洞外,丝毫不敢懈怠。

这样过了一段时间,这年腊月初九晚上,天气陡然变冷,寒风刺骨,下起鹅毛大雪。慧可禅师依旧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次日凌晨天快亮时,积雪居然已没过慧可禅师的膝盖!

这时达磨祖师慢慢回过头来,看了一眼慧可禅师,问道: 汝久立雪中,当求何事?(你这样在雪中长久坚持,究竟是为什么而来?)

慧可禅师流着眼泪,悲伤地回答道: 惟愿和尚慈悲,开甘露门,广度群品!(我只恳请和尚大发慈悲,打开甘露之门,普度世间一切众生!)

达磨祖师却说: 诸佛无上妙道,旷劫精勤,难行能行,非忍而忍。岂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欲冀真乘,徒劳勤苦。(诸佛所开示的无上妙道,须累劫精进勤苦地修行,行常人之所不能行,忍常人之所不能忍,方可证得。岂是小德小智、轻心慢心的人所能证得?若以小德小智、轻心慢心希求一乘大法,只是痴人说梦,徒自勤苦,没有任何结果。)

慧可禅师听到达摩祖师这一番教诲和勉励,为了表达自己求法的诚心和决心,他拿起一把锋利的刀子,咔嚓一声砍断左臂,并将断臂放在达摩祖师面前,断臂洒出的鲜血顿时染红了雪地。

达磨祖师被慧可禅师的虔诚感动,知道慧可禅师是一个大法器,于是就说: 诸佛最初求道,为法忘形,汝今断臂吾前,求亦可在。(诸佛最初求道之时,都是舍命求法,为法忘躯。如今你为求法,在我跟前砍断手臂,这样求法也能成功。)

达磨祖师于是为其改名,舍弃神光之名,从此改为慧可。

慧可禅师问道: 诸佛法印,可得闻乎?

达摩祖师应道: 诸佛法印,匪从人得。

慧可禅师听后茫然,又说: 我心未宁,乞师与安。

达摩祖师则说: 将心来,与汝安。

慧可禅师沉吟良久,这才答道: 觅心了不可得。

达摩祖师正色答道: 我与汝安心竟!

慧可禅师听到达摩祖师这一句话,当下豁然大悟。

慧可禅师开悟之后,继续留在达磨祖师身边,前后长达六年(或说九年),其后继承达摩祖师衣钵,成为中土禅宗二祖。

禅宗史籍记载,二祖慧可禅师付法给二祖僧璨大师后,前往邺都,韬光养晦,变易形仪,随宜说法,或入酒肆,或过屠门,或习街谈,或随厮役,一音演畅,四众皈依,如是长达三十四年。曾有人问慧可禅师: 师是道人,何故如是?(师父是一位出家人,出家人有出家人的戒律,为什么出入这些不干不净的地方?) 慧可禅师则回答说: 我自调心,何关汝事?(我自己观察和调整自己的心,跟你又有什么相干?)

慧可禅师长于辞辩,他虽无意推广禅法,但知道慧可禅师的人却日渐增多,随着影响一天天地扩大,慧可禅师的弘法活动遭到当时拘守经文一派僧徒的攻击。当时有一个法师叫辩和,在寺中讲解《涅槃经》,学徒中有些人听过慧可禅师讲法,于是渐渐离开讲席,跟随慧可禅师学祖师禅。辩和法师非常恼恨,就在行政长官面前诽谤慧可禅师,说他妖言惑众。长官听信谗言,迫害慧可禅师。慧可禅师怡然顺受,毫无怨色。灯录记载,慧可禅师世寿一〇七岁,隋文帝开皇十三年圆寂,谥号大祖禅师。

有一种生活,叫做,去南浔旅游…

说起江南小镇,人们首先想到的便是小桥流水、轻舟画舫,然而南浔古镇却是一个例外。它的趣味大半并不在这流水小桥的温柔之中,而在那些围墙里。

为什么南浔古镇会有这种独特性呢?时光倒回几百年前,我来慢慢告诉你它的前世今生。

百年前的上海,已经成为重要的商贸口岸,南浔丝商通过运河贩丝沪上,凭借名甲天下的辑里湖丝,占据了上海生丝出口外贸的“半壁江山”,成为中国近代最大的丝商群体。

1852年辑里湖丝一举夺得伦敦世博会金奖,拉开了南浔与世界互通互动的序幕,南浔古镇因此空前繁荣,富可敌国。

佛教放生节日

一根银丝,成就了整个南浔。

南浔商人在造就商业传奇的同时,也构建了一座座大宅、

花园

、会馆等,它们中有不少留存至今,使得南浔在江南古镇中独树一帜。

南浔古镇的这些建筑都秉承着“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理念,既保留中国本土土文化,又融合西方文化,这在全国都是敢为人先的,南浔堪称中西合璧建筑博物馆。

现在明白为什么南浔古镇不同于其他江南古镇了吧。

张石铭故居是南浔古镇建筑的经典代表作,是由南浔“四象”之一的张家所建,素有“江南第一民宅”之美誉。

石窟墙门,风火山墙,花岗石阶,尽现江南古镇的内敛特色。

多立克柱子、罗马劵式门楼、西洋舞厅、法国路易时期的铁花扶栏,却折射出18世纪法国巴洛克的

风格

张石铭故居的每一个角落都打上了中西合璧的印记,南浔五大名园之一的小莲庄也是如此

刘家三代人花了40多年建成了小莲庄,它建筑、园林兼胜,由家庙、义庄和园林组成。

小连庄的园林既传承了中国古典园林的自然精神,又引入西欧园林的元素,寓观景和藏书著书、吟咏唱和于一体。

夏季的莲花池,晴有荷香,雨有莲趣,风过摇摆,婀娜多姿。

精美的中西合璧建筑、秀丽的园林山水景观,小莲庄给人的感觉是时尚又不缺乏内涵的。

南浔是古镇中的文化重地,自古崇文重教,许多名人著书立说,收藏编史蔚然成风,与小莲庄一河之隔的嘉业藏书楼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嘉业藏书楼隐于精美的园林之中,造景立意围绕藏书展开,它是一座回廊式的两层建筑物,由七间两进和左右厢房组成,共有书库52间,藏书约11万册,是中国三大私家藏书楼之一,也是南浔最有历史价值的地方。

藏书楼鼎盛时期有古籍60万卷、18万册、不少为海内独本,其中《汉书》、《后汉书》、《三国志》、《史记》堪称镇馆之宝。

南浔古镇不仅仅只有这些富商大贾的深宅大院,更多的是平民百姓的普通民居。

百间楼是至今为止保存得最为完整,并留有传统风貌的沿河居民群落,这里青瓦白墙,依河立楼,柳树成荫,没有千篇一律的商店门面,还是原色原味的住所。

风火山墙高低起伏,过街骑楼层次分明,宛如一道富有

艺术

空间的文化长廊,夕阳余晖下,一叶扁舟,桨声欸乃,灯影卓约,宛如进入诗画一般的梦幻水乡。

然而南浔的故事并没有轻手轻脚地就此归于平淡,它还留待着最后一个高潮。走过一段路,张静江故居的高大白墙就出露在面前。

小小南浔镇上,令人惊异地藏着一座座大院深宅,岁月刻在围墙上,故事都在围墙里。

然而,它的故事还远不止这些,剩下的需要你亲自去走近它,发现它。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