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放生功德 > >

西安哪里适合放生鸭子,西安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学术研讨会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4-02-27 13:29   点击:617次
摘要:据碑文云,唐天宝年间建,现残留正殿一座,里人称为“佛殿”或“无梁殿”,当是明代重修之建筑,该建筑为砖卷式仿木结构。其初寺门因临街市,山门从西偏出入,不附合营造制度

一、藏传佛教放生鱼有什么讲究几条

1、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学术研讨会主席台

2、原政协第十届陕西省委员会副主席张伟先生致辞

3、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陕西省佛教协会会长、西安大慈恩寺住持增勤法师

4、2011年11月25日下午2点,西安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学术研讨会在西惠宾苑宾馆一号楼旺圆殿举行。届时大兴善寺大雄宝殿落成、佛像开光和宽旭法师升方丈座庆典也将隆重举行。

5、经陕西省宗教局批准,由陕西省佛教协会主办、西安大兴善寺承办、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协办的“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学术研讨会”,此次研讨会为了全面系统地发掘和研究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的历史地位,整合宗教文化的宝贵资源,沟通学术、文化乃至社会生活和生态文明之间的关系,提升西安佛教文化的知名度,推动西安佛教文化资源的优化组合。

6、繁荣于大兴善寺的唐密文化是中国佛教文化史上的一朵奇葩,是中国与印度、日本、韩国、东南亚各国文化互动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大兴善寺位于陕西西安南郊,为隋文帝于新建的长安东南遵善坊左侧所建立的皇家寺院。其寺域之宏大、殿堂之雄壮、地位之特殊堪称隋代第一。

7、而今在唐密祖庭大兴善寺举行的本届会议,肩负着传承历史、发掘宝库、开拓未来的时代重任、会议将广泛联系佛教界、学术界以及相关领域的高僧大德、专家学者,通过学术交流,发掘、整理、弘扬和利用唐密文化资源,以期取得重大成果,为繁荣学术事业、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8、陕西安康汉阴县古刹简介

9、龙兴寺(晋)古曰“隆兴寺”。据嘉庆《汉阴厅志》云:“在城内东北隅。相传寺旧在龙冈下,有柏高百余尺,邑士蔡凤题云:“材大难为用,隆栋终教佐庙廊’。后果于嘉靖时采用”。康熙《汉阴县志》谓:“寺为汉高祖王汉中时建,有钟重万斤,声闻六十里。”钱鹤年按:“佛法入中华,始于汉明帝永平时,无稽之言,存而不论”。又据明崇祯间汉阴乡官王应泰《建修龙兴寺碑》记载“父老传闻,创于晋代道标,“万历间重修,而更名曰龙兴寺。崇祯十年(1637年)罹于兵燹,一望故墟,住持僧官真护与众僧,力耕资财,募化善信,改建于城内东北艮方,创修佛殿三间,观音大士殿三间,听法堂三间,僧房三间,厨房一所,山门二座,并置园地一段。现庙宇已为民房,遗址无存,惟有《汉阴厅志》及《安康碑版钩沉》所录王应泰刊刻石碑一通,记述改建经过。

10、位于汉阴县平梁乡沐浴河北,古名“重云寺”,俗称龙头庙。面积约50000平方米,自山下至山上,皆可见到建筑遗迹。山梁上发现断碑三通。据碑文云,唐天宝年间建,现残留正殿一座,里人称为“佛殿”或“无梁殿”,当是明代重修之建筑,该建筑为砖卷式仿木结构。面阔两间,进深6米,无梁架,歇山顶,清水脊,四隅券进式穹窿顶,壁上嵌砌有“大明嘉靖拾捌年”(1539年)纪年砖,庙外有清道光年间《重修乐楼碑记》石碑一通。

二、福建放生有哪些地方

1、又名观音殿。位于汉阴县漩涡镇沐梓河口。庙宇所在为汉水北岸,距紫阳县马家营约七里之遥。庙前垒石成堤,上有宋代船厂伎工所建鲁班殿一楹,现已毁作耕地。遗址中有清同治元年所立《鲁班祖师碑》一通,记述“原先船厂众伎工匠,每逢圣会,齐集庆祝”情况。观音殿则经历代维修,尚具规模,面阔三间,西偏修有厢房二间,前临汉水,后依青山,旁有小溪潺潺,环境幽雅,明成化十六年(1480年),汉阴知县张大纶有《宿观音堂》诗一首。

2、《汉阴厅志》谓:“栖云寺,在城东南二十五里。”相传宋绍熙间所建,距寺一里许有“乘鹤观”,观旁有棋盘石,为明清时汉阴名胜之地。“鹤观棋枰”为明成化间汉阴古八景之一。今庙无,“棋盘石”尚在,高约三丈,宽二丈,为立方形,上有石棋枰。北有石级可登,其余三面如切,相传吕纯阳、黄龙机禅师奕棋于此,局完,各乘鹤去。

西安哪里适合放生鸭子,西安大兴善寺与唐密文化学术研讨会

3、位于汉阴乡平梁镇西北桐花村。《汉阴厅志》曰“白衣菩萨殿”。据摩崖刻石云:“元至正乙酉因山铲洞”,因知此寺创建于元至正五年(1345年),明万历年间补修。清嘉庆十一年(1806年)附近绅耆倡捐重修。洞窟深232米,宽274米,高310米。窟前建有钟亭,窟北有香积厨、僧僚建筑,另有戏台一座。现存碑碣6通,其中吏部候铨训导邑人邱通理撰《重修青崖观音殿》碑,和两通赞颂寺院诗碣尤为重要。另一通同治八年(1869年)所立《青崖寺诸会碑》,是研究清末民间结社立会情况的重要证据。

4、位于汉阴县涧池镇东一里许,月河北岸,丹壁如削,山腰有寺,供奉观音大士,明嘉靖间,白河状元罗洪先尝游此,题榜曰“丹崖”。“灵壁飞丹”,为汉阴古八景之一。历代皆有凿修,迄至清初康熙间竣工。寺西有小溪,缘流渡涧,可至山腰入寺中院,共有石窟七处,顺山势蜿蜒排列,依次为纯阳洞、观音洞、圣母洞,药王洞等,故民间又称“纯阳寺”,寺址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明代弘治年间,汉阴贡生郭曰珍有《过红崖古道》诗:“谁把山崖染作丹,如屏似帐峙溪边。高僧凿洞烟霞古,太守遗碑绢色篇。回环玉带通三楚,飞瀑银河落九天。相携缓步云所出,疑是天台采药还”。清康熙汉阴县令赵世震《八景诗》中亦有《丹壁孤悬》诗一首:“偶步平堤望远崧,回看日色映丹。溪中春水映无碧,岭外桃花未觉红。四野卿云遮赤壁,一轮明月照孤峰。青山一带多奇景,惟有丹崖色倍浓。”

5、位于汉阴县安良乡,古称龙泉庵。据碑文载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年),明万历间里人捐资扩建,改名“龙泉寺”。松桧蔚然,飞阁耸云,清出古雅,是邑中游赏胜地。

6、现寺毁,遗址内尚存《太阳会暨蚕母会碑》一通,记述祭祀太阳、蚕母事。碑无款。

7、清初称马王庙,位于旧汉阴厅署东偏,其殿三进,前奉玉皇,左右为牛王、马王;中殿供如来,东西为鱼蓝、眼光菩萨;后殿供火神。其初寺门因临街市,山门从西偏出入,不附合营造制度,清嘉庆十七年(1812年),汉阴厅通判钱鹤年乃倡捐重修,于栋宇间得“承恩寺”匾额榜文,据落款为明永乐间寺。乃改立正门,树坊于右,题榜“古承恩寺”。金装神像,重建歌台,增修前殿后楹与后殿前楹,并廊庑憩息之所,无不毕备。钱鹤年斋戒凝神,手绘阿罗汉十八尊于中殿之两壁。东壁以防六识尊者居中,《般若经》云:“眼耳鼻舌身意”为六根;“色声香味触法”为六尘。相交有“见闻嗅尝染着”为六识,本自一心,和合为十八界。防六识,防其外诱也;西壁以制五毒尊者居中,《古德》云:恶蝎、毒蛇睡在汝心,盖“贪瞋痴”三念,甚者皆能成毒,制五毒,制其内匿也。内典之言与孔门之四勿三戒;孟子之物交相引,殊派同源,俾瞻者触目惊心焉。今寺无存,遗《重修承恩寺》石碑一通,汉阴厅通判钱鹤年撰。

8、位于汉阴县杜家垭乡砖房村,俗称“佛爷庙”。庙无存,遗址有佛释造像四尊;二佛、一菩萨、一韦驮。其中韦驮为站像,高121米,威武雄悍,傲然而立;雕刻细赋,比例协调,线条流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根据碑文记载,寺与造像为明天顺时物(1457-1464年)。

9、按当时村民讲,地下还掩埋有约32尊佛像。

10、位于汉阴县塔岭乡东北,俗名“赛凤凰庙”。清嘉庆《汉阴厅志》谓:“凤凰寺在南100里”。据遗址中佛释造像铭文记载,寺建于明正德三年(1508年),现残存正殿一楹,有石雕像四尊,玉帝香位石牌一件。造像分别为佛释三尊,亦称三身佛,即“法身”、“报身”、“应身”。“法身”为“毗卢遮那佛”、“报身”为“卢舍那佛”;“应身”为“释迦牟尼佛”。另有“药师佛”一尊,眉清目秀,双耳下垂,肩披袈裟,胸饰缨络,右手持紫钵,双迦趺坐于莲台之上,像高090~056米不等。玉皇香位牌,为一圆雕九龙捧圣图案,牌位中部楷书“昊天金阙玉皇大天尊去穹高上帝香位”十六大字。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