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放生仪轨 > >

海龟放生10万只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3-04-14 07:06   点击:944次
摘要: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菩萨往生第四十二。佛答此土往生菩萨,其中大行者七百二十亿菩萨。《无量寿起信论》曰:‘右明往生菩萨不可计数。斯等菩萨,皆当往生。如

nbsp

討債冤魂 一齊超生

周志學,遼寧省喀左縣人,男,七十五歲,年青時參加過朝鮮戰爭,後回家做農民,二00一年七月十三日往生。

一生未信佛念佛,臨終前一個月,因病重治不好了,在老伴勸說下才開始念佛,但以念佛機為主,自己念的少。

七月十二日晚九點,我們幾位本願蓮友去給他念佛。只見他眼窩深陷,骨瘦如柴,口張目睜,氣息奄奄,相很難看。眼珠已不轉動,除一口氣未斷外,全無知覺,他家人說已半個月不會說話了。

念佛二十分鐘後,周的頭即能左右微轉,手也能擺動了。到十一點,周已大清醒,示意要喝水。整個期間開示、念佛,交換進行,大意是勸周放下,心中念佛,隨佛往生;並開示怨親債主此時不要妨礙,應隨眾念佛,願生淨土,阿彌陀佛也決不嫌棄。周聞開示念佛,面露笑意。十三日淩晨一時,略有感應功能的吳居士看見一個戴船式帽的女兵樂呵呵地拽著周的右手,還有個七、八歲的小男孩眼睛用過去老太太紮的黑腿帶蒙著。

一夜念佛不止,到十三日早五點半,周完全清醒,喝水、奶,還吃藥,家人認為好了,竟又要請醫生來打針,念佛被終止。周再度昏迷,趕緊念佛,五、六分鐘,周安祥落氣。

頗有修持的覺成尼師早八點四十分到,繼續念佛後,打坐觀察說:“阿彌陀佛一塊接走四個,你們真不錯,給助念成功了。”我說:“我們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

吳居士問:“我昨晚見一小男孩,用黑腿帶蒙著眼睛,他家有少亡嗎?”周的老伴說:“沒有,除非是附近的?”尼師說:“就是他家的,還不遠哩!”吳又問:“那個女兵是誰?還挺高興?”尼師說:“冤親債主來討債,聽到開示念佛,隨同往生能不樂嗎!”

下午三點火化,骨灰呈黃、白、綠、蘭、黑五彩之色,還有一個蓮花苞。

此後第三天,周的二兒子夢見父親在一個很好的城裏,對他說:“我走了!”跟前有一個小男孩和一個小女孩。

事隔五日,我們回訪周家,得知周的哥哥年青時與人起誓,堵死一個七歲男孩與一個五歲女孩。那個女兵一定是周年青時參加朝鮮戰爭時,對方陣亡的。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解----菩萨往生第四十二

菩萨往生第四十二

  前之三辈与边地疑城,皆论凡夫往生。今品广明十方菩萨往生之数无量。弥显净土妙法,圣凡齐收,利钝悉被。普劝众生,求生极乐也。

弥勒菩萨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诸佛刹不退菩萨当生极乐国者,其数几何?佛告弥勒:于此世界,有七百二十亿菩萨,已曾供养无数诸佛,植众德本,当生彼国。诸小行菩萨,修习功德,当往生者,不可称计。

  首弥勒大士叩问,此土他方不退菩萨(即阿鞞跋致)今当往生之数。佛答此土往生菩萨,其中大行者七百二十亿菩萨。小行者不计其数。‘小行’者,《无量寿经钞》云:‘小行等者,十信菩萨名为小行,对不退故。’盖谓不退菩萨名为大行菩萨,十信称为小行菩萨,以升沉不定也。

不但我刹诸菩萨等,往生彼国。他方佛土亦复如是。从远照佛刹,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萨摩诃萨,生彼国土。东北方宝藏佛刹,有九十亿不退菩萨,当生彼国。从无量音佛刹、光明佛刹、龙天佛刹、胜力佛刹、师子佛刹、离尘佛刹、德首佛刹、仁王佛刹、华幢佛刹,不退菩萨当往生者,或数十百亿,或数百千亿,乃至万亿。

  以上明他方十一佛刹之名,及往生菩萨之数。此下复标第十二、第十三两佛刹。《会疏》曰:‘十三次序,为出世前后,为约方所,其义未明。’故今亦不必深究。经中举本土及他方十三刹,此十三刹仅为无量刹土中之略例。

其第十二佛名无上华。彼有无数诸菩萨众,皆不退转。智慧勇猛,已曾供养无量诸佛,具大精进,发趣一乘。于七日中,即能摄取百千亿劫,大士所修坚固之法。斯等菩萨,皆当往生。其第十三佛名日无畏,彼有七百九十亿大菩萨众,诸小菩萨及比丘等,不可称计,皆当往生。十方世界诸佛名号及菩萨众当往生者,但说其名,穷劫不尽。

  上文采自《魏译》。若参证《唐译》,则此处第一句‘其第十二佛’,应指第十二佛刹。(例如《魏译》‘其第二佛名曰宝藏’。《唐译》则为‘宝藏佛国’。)至于第十二佛土显往生菩萨之德,亦是例举。‘坚固之法’者,不退转法也。至于不退菩萨亦往生极乐,其义为何?如《大论》中:‘问曰:菩萨法应度众生,何以但至清净无量寿佛世界中。答曰:菩萨有二种:一者,有慈悲心多为众生。二者多集诸佛功德。乐多集诸佛功德者,至一乘清净无量寿世界。好多为众生者,至无佛法众处。’又《论注》云:‘未证净心菩萨者,初地已上七地已还诸菩萨也。此菩萨亦能现身,若百若千若万若亿,若百千万亿无佛国土施作佛事。要须作心入三昧乃能。非不作心。以作心故,名为未得净心。此菩萨愿生安乐净土,即见阿弥陀佛。见阿弥陀佛时,与上地诸菩萨毕竟身等法等。龙树菩萨、婆薮槃头菩萨,愿生彼者,当为此耳。’又云:‘菩萨于七地中,得大寂灭。上不见诸佛可求,下不见众生可度。欲舍佛道,证于实际。尔时若不得十方诸佛神力加劝,即便灭度,与二乘无异。菩萨若往生安乐,见阿弥陀佛,即无此难。’以上《大论》与《往生论注》,皆明不退菩萨愿往生极乐之因由也。

  《无量寿起信论》曰:‘右明往生菩萨不可计数。皆是如来愿力所持,光明所摄。所以智者大师临终,令门人唱无量寿佛,及观经题目。合掌赞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华池宝树,易往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尚得往生。况戒定薰修,圣行道力,实不唐捐。”言讫,称三宝名,奄然而逝’。唐法照上五台,入大圣竹林寺,见文殊、普贤二大菩萨,问修行之要。文殊曰:“诸修行门无如念佛。我于过去劫中,因念佛故,得一切种智。是故一切诸法,般若波罗蜜多,甚深禅定,乃至诸佛正遍知海,皆从念佛而生”。照云:“当云何念?”文殊曰:“此世界西有阿弥陀佛。彼佛愿力不可思议。汝当继念,令无间断。命终之时,决定往生。”二大菩萨因与授记曰:“汝以念佛不思议故,毕竟证无上觉。若善男女愿疾出离,应当念佛。”慧日泛舶渡海,达天竺。至健驮罗国。东北大山有观音像。日乃七日叩头。又断食毕命为期。至七日夜,忽见观音现紫金身,坐宝莲华。垂手摩顶曰:“汝欲传法,自利利他,唯念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可见净土法门,胜过诸行。他如天亲大士《往生论》、马鸣大士《起信论》、智者大师《十疑论》,以及永明、天如、楚石、莲池诸大德,所有述作。莫不殷勤赞叹,导往西方。决无欺世误人之事。何况我等生当末季,法弱魔强。独力修行,岂无错路。若复徘徊不信,深恋尘劳。如蛾赴火,如鱼处涸。曾不几时,大苦随后。宜各猛省,莫更他求。

  (以上正宗分竟。)

  彭氏《起信论》释曰:‘正宗者,一、首明法藏广大誓愿,为令行者生担荷心。发起悲智,具普贤愿故。一、次明法藏广大功德,为令行者生真实心,广行方便,满普贤行故。一、次明极乐依正种种庄严。为今行者生决定心,至诚回向,入佛境界,不堕疑城故。一、次明往生正因,及世间果报,为令行者生精进心,一念念佛,成就三昧,决生彼国故。’准彭氏之说,要而言之,其首二则是劝愿,亦即发菩提心也。第三则是劝信。其末则劝行。止恶行善,而善中之王则持名也。信愿即是发菩提心,持名即一向专念。正是本经之宗。故云‘正宗分’。若约小本,即是信愿持名。两本繁简有差,而纲宗无异。灵峰大师论小本之正宗分曰:‘初广陈彼土依正妙果以启信。二特劝众生应求往生以发愿。三正示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愿持名,一经要旨。’两本合参,宗旨益明。

海龟放生10万只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