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放生指南 > >

家养的鸭子能放生吗,杀生之家无安宁,养子讨债何时了中国佛教放生网_放生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3-01-21 07:42   点击:524次
摘要:”长者子回答:“这些钱是要设斋供养佛陀及众比丘的。”长者夫妇非常惊讶,知道这孩子绝非常人,于是决定去请示佛陀。”长者夫妇听了,马上派人去波罗奈国将孩子前世的母亲接

一、放生鲤鱼对子女的好处

1、记得二十多年前,德慧婚后第一次上门拜访爱人的舅舅,发现舅舅家门后的桑树地里满地鸡毛鸭毛,堆积如小山。虽然已依稀得知舅舅以卖烤鸡、烤鸭为生,但看到那么多的鸡毛鸭毛,还是不寒而栗。舅舅本有两个女儿,因为喜欢男孩,就将家中小女与他人儿子交换。据说,舅舅不但将养子视为己出,更是溺爱有加。

2、舅舅的好日子似乎来了,然而这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今年春节,德慧爱人的大哥告诉我们:舅舅的儿子只剩下一辆车了,他做企业拿原材料不给钱,已经有好几个小企业被拖垮了,法院强制执行拍卖他的车辆还债。

3、杀生,恐怕是所有恶行中最为惨烈的事情。生命,对于所有有情众生来讲,都是最重要的。舅舅所杀之生虽然不会说话,但不代表它们没有痛苦,不懂恩仇。舅舅杀生太多,所结之仇太深了。日日杀生,家中便成杀场。杀场,为怨鬼聚会之处,极不吉祥。因果不虚,能让舅舅家过上安生日子吗?一个换来的儿子,开始了“冤冤相报何时了”的讨债历程。

4、舍卫国中,有位长者的妻子产下一名相貌端正的男婴,这孩子出生才没几天,竟然就会开口说话。男婴问父母:“世尊还住世吗?”长者夫妇回答:“是的。”又问:“那么舍利弗尊者、阿难尊者等人呢?”长者夫妇亦答道:“也都在。”长者夫妇非常惊讶,知道这孩子绝非常人,于是决定去请示佛陀。

5、夫妇俩带着孩子来到衹园精舍,恭敬礼拜佛陀后表明来意。慈祥的佛陀注视着襁褓中的婴儿,微笑地说:“这是个有福报的小孩,用不着疑虑或害怕。”夫妇俩听了佛陀的话后,不禁松了一口气,便欢喜地带孩子回家。

6、回家之后,长者子向父母表示,希望能请佛陀及诸大比丘到家里应供。父母亲听了,答道:“若能供养佛陀及诸大比丘,是我们无上的福报与荣幸,但还是得先详细筹画,准备好斋僧的器具与食物才行,并非马上就可成办。”长者子告诉父母:“只要将屋舍内外打扫干净,准备好比丘们的坐具,再设三个高座,美味丰盛的斋点自然就会现前。”长者子又说:“我前生的母亲尚在人世,目前居住于波罗奈国,希望您们能派人将她接来。”长者夫妇听了,马上派人去波罗奈国将孩子前世的母亲接到家中。长者子所设的三个高座,就是为了感恩佛陀,以及今生、前世的母亲。

7、当一切准备就绪,佛陀与众比丘也威仪庠序的来到长者家应供。佛陀与弟子们依序入座后,种种美味丰盛的饮食自然现前。用斋毕,佛陀为大众开示无上妙法,听闻者莫不法喜充满,长者全家及长者子前生母亲亦因此殊胜因缘,皆证得须陀洹果。长者子长大后,更发心出家修行,精进道业,不久即证阿罗汉果,获六神通。

8、阿难尊者见长者子果报如此殊胜,不仅出生富贵人家,出生没几天就会开口说话,长大后出家修行,最后还得道证果,便向佛陀请示原因。于是世尊为大众开示长者子的过去因缘。

9、长者子的前世是波罗奈国人,虽然也是出生于长者家中,但因父亲早逝,家道中落,逐渐穷困。所以即使生值佛世,有心供养三宝,也没有多余的能力。

10、长者子对于无法供养三宝,始终耿耿于怀,于是毅然舍下贵族的身份,到富贵人家委求作奴,供人差使。一年后,长者子向主人请求千两金的报酬。富豪好奇地问:“这笔钱是你要用来娶妻的费用吗?”长者子回答:“这些钱是要设斋供养佛陀及众比丘的。”富豪听了之后非常赞叹,于是主动提供自己的舍宅,让长者子设斋供佛。

二、甲鱼什么时间放生好

1、由于这段至诚供养的因缘,长者子命终后,得以生至富贵人家。今世亦发供佛斋僧之心,并于听法当下,心开意解,得道证果。

2、报道称,总是在水族箱里游来游去的金鱼,其实可以大到无法想象。近来,加拿大海洋生物专家凯特·威尔逊就表示,原本被人饲养在鱼缸里面的生物,一旦被放生到野外后,就可以无拘束的任意游玩与觅食,所以疯狂进食后的金鱼会大到我们无法想象的境界。

3、此外,凯特也呼吁大家,不想要再养金鱼的时候,可以将它们还给原来的商家或是学校,以及有需要的人们,千万不要将金鱼放生,不然很有可能会破坏整个水中生态环境。

4、

放生和念佛求往生的内在关系是什么?

5、放生更是落脚在菩提行;

6、放生是诸佛菩萨大悲种姓;

7、放生是虚空法界合一平等真实之证。

8、以慈悲心学佛,不问修行什么法门,皆是大乘种子。

9、大乘佛子求生极乐,当上品生、当花开见佛。极乐世界是大乘法教之净土,虽然普门宏开三根督摄,然其根本之意依然在于成就究竟菩提,所以大乘佛子最契极乐,极乐最摄大乘佛子。

10、大小之别,不在法门,不在于读诵什么经文教诲,全落在心地、心量上。众生累劫流浪生死,业习坚固,贪婪吝啬,又执著幻我,以此为真常,不肯施惠于人,不肯兼济于他,这心量太过狭小,就算学佛,依然是以求个人安乐。除非其他善缘促成,当回小向大,方可入大乘门径。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