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放生动物 > >

每月初一和十五去放生好不好_都市佛教大有可为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2-10-16 01:56   点击:514次
摘要:现代都市佛教是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和城市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中国的城市佛教可以而且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近年来,

与山居佛教相比,城市佛教主要是指在城市中生活和修行,以城市为主要宗教活动场所的佛教僧侣及其佛教活动。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后城市化的出现,城市佛教现象再次引起人们的兴趣。在一些佛教学术研讨会上,一些学者和佛教界人士对城市佛教的现象、发展现状、模式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探讨。

都市佛教是佛教发展中的一种现象。不只是现在,也不是中国大陆独有的。从佛教发展的历史来看,在世尊生前和死后的一段时间内,一些佛教僧团主要居住在离城镇和村庄不远的郊区,以便僧人和修行者获得维持日常生活的必需品。也避开了人多热闹的地方,不被社会打扰,有利于专心修行。佛陀在菩提树下得道。他首先拜访了陈如和其他五位比丘,然后舍利弗、穆胡琏和其他弟子皈依形成了最初的佛教僧团。早期的佛教僧侣抛弃了世俗的财产观念,以乞讨食物为生,“一日一餐,一夜树下”(见《四十二章经》),过着非常简朴的生活。根据原始佛教典籍的记载,早期的佛教徒大多居住在城外的树林里,比如Rokuyaon。他一大早就带着徒弟进城讨饭,然后回来替徒弟说话,教徒弟打坐。佛教徒的弟子经常跟随他们的老师,待在野林里,学习佛法,修行。后来随着国王、大臣、长老等的皈依。捐款,都有相对固定的修行场所,如王蛇的朱琳精舍和佘卫城的袁晶精舍。朱琳精舍和袁晶精舍是佛教史上最早的寺庙,也可以说城市佛教就是从它们那里萌芽的。

就佛教教义而言,原始佛教和部教更侧重于个人的精神解放,表现在修行上。当时的佛教弟子往往居住在山林或远离村镇的地方,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来自社会物质生活的欲望和诱惑,有利于保持内心的平静和个人的修行。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大乘教义与原始佛教和宗派佛教有所不同。在修行目标和修行方法上,大乘佛教强调成佛,而成佛要教育众生,以六度四射为修行之道。这就要求修行者要生活在社会中,不能脱离众生而修行。所以大乘佛教,相对于原始佛教和佛教,更有入世精神和济世情怀。大乘佛教经典中描述的维摩诘和尚就是这样一个大乘佛教徒的典范。根据《维摩诘经》等佛教经典的介绍,维摩诘的和尚是一位离开皮耶城的长者。他曾经在过去的抢劫中因为信仰佛教而供养了很多佛,从而深刻理解了佛教的要旨。为了向众生传播佛法,他广泛参与各种社会生活,出入茶馆、饭店、妓院都很自由,为的是方便那里的人说话。后来他生病了,佛陀派弟子和菩萨来询问病情。他为诸佛弟子引见,对前来问病的文殊菩萨说:若有爱自痴,我就病了;众生皆病,所以我病。众生皆病,我必病。维摩诘还告诉弟子,要修行成佛,就要以此快朽之身,勤修无量智慧功德,勤修慈、悲、乐、克己、六度四射,以利众生,得清净庄严的佛身。维摩诘居士的故事很清楚地告诉我们,大乘佛教要普度众生,修行要以慈悲、慈悲教育众生。因此,大乘佛教的修行必须在所有众生之中,并且应该住在所有众生所在的地方

佛教传入中国,先在民间流传,后迅速得到朝廷和贵族的支持和信仰,于是在城市中发展起来。相传汉代最早的佛寺白马寺就建在洛阳边上。此后,佛教在中国,一方面遵循着“袖手旁观国家的法规很难”的原则,与朝廷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又负责巡抚和教育百姓,在民间传播。佛教在城市和山区同步发展,两者各有特点和侧重点。如东晋庐山慧远大师三十余年“不出山影,不入俗”。他带领庐山僧团隐居山林,潜心修行,与长安以鸠摩罗什为首的长安僧团遥相呼应,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南北两大佛教中心。中国历史上几次灭佛事件,对都市佛教打击很大。而山佛则远离城市,所以受的苦少,恢复快。唐朝以后,由于种种原因,山林佛教发展迅速,特别是唐朝百丈禅师制定丛林规章制度,倡导农佛并重的生活和修行方式,特别适应中国这样的农业社会。所以山林佛教发展很快,“丛林”一词几乎成了中国佛教寺庙的代名词。

它是城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人们聚居的地方,佛教信徒和保护者相对集中。总的来说,与山林佛教相比,城市中的僧团更容易获得稳定的经济来源,有相对稳定的经济基础,有利于佛教的发展。而且城市生活更贴近社会,适合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宗旨。所以,即使在山居佛教发展的时期,城市佛教也有一定的发展,尤其是佛教义的发展,需要依靠城市佛教。佛教在近代中国的复兴与近代社会大都市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如杨仁山居士在南京创办金陵刻经所,刻经流传。大约在这个时候,扬州、天津、北京、武汉等地也相继成立了刻经所和居士林,不仅印制、流传佛教经典,还经常举办各种讲座或讲座,向社会宣传佛教教义。当时上海是中国近代佛教的中心,中国近代佛教史上几乎所有的高僧大德都在上海有宗教活动。

现代都市佛教是随着当代社会经济、文化和城市的发展而兴盛起来的。20世纪是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世纪。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文化也迅速繁荣起来,越来越多的人生活在城市。为适应这一形势,城市化佛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重新传播。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首先,随着思想解放运动的发展和深入,人们对宗教的社会性质和社会作用有了新的认识。上世纪80年代初,中共中央发布了《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号文件,随后大规模实施宗教政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农村经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乡镇企业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农村面貌。与此同时,大量中小城市崛起,缩小了城乡差距。在此期间,一些大城市进一步发展。这些都为城市佛教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和物质基础。可见,近年来,中国城市佛教的发展是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而发展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的飞跃而繁荣的。

都市佛教贴近社会,能最大程度地贴近民众,因而在社会上影响较大,直接发挥宗教的社会功能和社会作用,符合大乘佛教普度众生的宗旨。另一方面,生活在大都市的佛教僧侣群体容易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容易世俗化。社会物欲的过度影响,会不利于僧人的自我修行。因此,城市佛教的发展需要僧尼更加严格的自律,否则会对佛教本身的发展产生不利影响。这也是历史的教训。日本奈良时期,佛教与政治关系密切,寺庙建在城市中,日本佛教史上称之为城市佛教。当时佛教受朝廷庇护,僧侣待遇优厚。然而,在朝廷的支持下,僧侣们日益腐败,吞并土地,变得污秽无序,导致了奈良佛教的衰落。

今天,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如何充分发挥城市佛教的特点,使佛教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在社会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值得我们关注。

首先,我认为今天的都市佛教可以在文化事业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佛教在中国有两千年的历史。在两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佛教与中国传统文化不断融合,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佛教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佛教音乐、美术、文学、艺术等。有其特殊的魅力,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扬光大。在这方面,城市佛教可以充分利用其人力物力优势,在弘扬民族文化优秀传统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每月初一和十五去放生好不好_都市佛教大有可为

其次,城市佛教可以充分发挥佛教慈悲的教义,充分利用自身的经济实力大力从事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大乘佛教强调修行者要下大力气。所谓作大努力,就是作大菩提心,拥有善心、悲心、欢喜、放下“四无量心”,助人为乐。因此,从事公益慈善活动早已成为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发展迅速,慈善基金会、希望工程、爱心活动等各种公益慈善活动开展得很成功。中国佛教界以极大的热情和善心,积极投入各项公益慈善活动。在这方面,中国的城市佛教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积极从事社会慈善活动,也有助于改变佛教在社会上的形象,扩大其社会影响力。

随着当代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保护自然和社会环境是我们这一代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可持续发展问题已经提上日程。防止环境污染,大力开展环境保护,是保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历史上,中国佛教非常注重寺庙发展的周边环境,佛教教义中也有关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思想传统。今天的城市佛教应该进一步发扬这一优良传统,在减少环境污染、保护自然环境、绿化祖国方面做出自己的特殊贡献。

佛教的精神慰藉和心理调节,在当代社会也能大有作为。在这方面,都市佛教可以发挥其特殊的作用。随着社会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经济的高速增长,信息已经被形容为“爆炸”。在这种情况下,生存竞争非常激烈,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的人,生活工作节奏极快,远非“太阳升起,太阳落下”的农业社会可比。田园生活只存在于人们的记忆中。在这种状态下,人的精神负担特别重,有的人仅仅因为不堪重负就精神崩溃了。因此,在现代社会,尤其是现代大都市,心理健康已经成为影响人们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于是,各种脑力锻炼的方法应运而生。人们希望通过各种方法调整自己的精神状态,放松心情,从而促进身心健康。佛教提倡宽容平和的生活态度,提倡日常生活中戒欲;佛家修行的禅定法,可以调节心神,保持心境平和,放松心情,放松紧张的神经,从而具有保健和心理卫生的特殊功效。了解了这一点,就能理解欧美等发达国家曾经兴起的禅宗热。因为禅宗的生活态度和修行方式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有效的精神调节方法。多年来,人们对禅学、禅修的热情和关注一直风生水起,这为城市佛教发挥其功能和作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事实上,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城市佛寺举办的各种禅修讲座或学习班往往受到人们的热烈欢迎,也说明了这一点。

此外,提升文化旅游休闲功能也是当今城市佛教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旅游和休闲是当代都市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已经成为一个产业,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假日经济现在已经成为商家的热点。如何发掘大都市现有的旅游资源,是从事旅游业和关注旅游经济发展的人的一个重点,也是世界各国大都市都在研究的问题。在这方面,中国的城市佛教可以发挥其独特的作用。佛教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佛寺往往是历史文化积淀的载体,一些地方的寺庙佛塔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这些具有珍贵历史文化价值的内容一旦被开发出来,不仅可以促进一个地区的旅游业,还可以通过旅游经济的发展带动其他经济体共同发展。除了巨大的潜在经济价值外,它的历史和文化价值也不可低估。旅游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文化品位,也起到了调节人们精神的作用,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一方面,都市佛教大有可为。

改革和经济发展推动了当代都市佛教的兴起。在现代社会条件下,中国的城市佛教可以而且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为社会进步和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