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放生指南 > >

如何正确的放生家兔视频,现代化如何正确科学放生呢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3-07-13 12:14   点击:305次
摘要:6、了幻法师答: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信仰差别7、妥善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仰差别,是许多学佛家庭遇到的一个共同问题,许多人为此出了偏差,主要表现为:一人学佛,往往强迫全家

一、高考放生什么动物好

1、放生是件善事,前提是构成放生的各个要素都要是善性的。各个要素的善性,简要归纳起来就是“如理如法、科学放生”。

2、所谓“如理”,即是传承正确的传统佛教思想。佛教在放生行为上最核心的思想,是菩萨的戒律、慈悲的初心、缘起的智慧。依从菩萨戒是以慈心故行放生业,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不忘慈悲的初心,积极促成整个放生过程的所有因缘条件都是善性的,可以概括描述为“出发点正义、行为过程正义、结果正义”。

3、所谓“如法”,即是遵守现代社会的法律、法规。我国2017年正式开始实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2016年修订)第三十八条,对放生行为有了明确规范。相关专业领域还会有详细的管理规定,例如,农业部在2009年就颁布了《水生生物增殖放流管理规定》,等等。

4、所谓“科学”,即是系统知识与合理方法,是“如理如法”的统合与补充。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各种知识相当系统专业。“系统”意味着广度,“专业”意味着深度。放生需要的知识是相当系统而专业的,不仅仅需要佛法思想知识、法律法规知识、生物环境知识、操作技术方法知识等横向知识面的普遍联系,更需要对每部分知识与精神的深入掌握。“科学”还有不断发展的生命力,放生实际操作也要不断积累总结,优化完善。

5、如理如法、科学放生,是放生善行在现代化今天的正确发展,更是发扬传统佛教文化精神、加强文化自信的具体实践。

6、了幻法师答:正确处理家庭成员的信仰差别

7、妥善处理家庭成员之间的信仰差别,是许多学佛家庭遇到的一个共同问题,许多人为此出了偏差,主要表现为:一人学佛,往往强迫全家学佛;夫妻中若一方学佛,则常为信仰而生矛盾。

8、相当一部分学佛居士,学佛后不是把重心放在自我修养上,而是把精力放在改造家人和同事、朋友,美名其曰:度化众生。城市中的学佛女性,此类倾向犹为突出,倘若不能同化全家,便认为他们与佛无缘,其心态由满腔热情转为不屑一顾,而把精力转投到他自认为有缘的人身上。

9、还有人在学佛上化的时间、精力过多,使家人大为不满。

10、一位青年学佛后,常常与居士们来往,见面便称“阿弥陀佛”长、“阿弥陀佛”短,十分亲热;谈起佛法,滔滔不绝,电话聊天,常常老半天。但对家庭,则甚为冷漠,使父母甚为不快。一次电话铃响,其母刚拿起电话,便听见一位居士话音:“阿弥陀佛!……”其母气恼地打断:“阿弥陀佛不在家!”随之“啪”地放下了电话。

二、生日放生早上几点好

1、在城市的学佛家庭,这类矛盾带来的麻烦似乎更多。最糟糕的是,许多有文化、懂道理的人面对这个问题,好象也无计可施。以至居士们在一起,谈到家庭婚姻,总是不少人唉声叹气,一筹末展的模样。

2、一般而言,中国人似乎大都缺乏宗教情怀与气质,宗教在生活中占的比重甚少,对一般人的精神生活也影响不大;加之“文化大革命”摧毁性地打击,许多人更是以无信仰而自诩。虽然现在不少人有了宗教信仰,但急于想同化全家的做法,显然操之过急,许多这样做的人,皆不同程度地引发了家庭矛盾。

3、对此,我的建议是:勿着急,慢慢来,要有耐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精神成长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

4、以佛法的观点来看:我们的家人和我们,累世有着深厚的因缘,这就是佛法所讲的:“同业相聚”;他们的精神状况如何,皆与自己有着密切联系。因此,当一个人想要提升自己的精神修养时,家庭生活是一个很好的锻练环境。

5、许多因信仰而激发的矛盾,其症结来自于当事人内心深处的自我中心,因而导致产生宗教执着(所有执着本来皆应破除);同时,因为慈悲心、爱心不够,所以对家人缺乏最起码宽容和理解。而在社会思想多元化的今天,如果心量不够,缺乏慈悲心,自然难于驾驭、处理好信仰差别带来的矛盾。

6、无论家人学佛还是不学佛,我们都应该和他们和谐相处;如果他们信仰其它宗教,我们则要抱着随缘、随喜的心来接受;如果他们在日常生活和精神修养上做得比自己好,则应以欢喜、赞叹的心来学习。

7、因为所有的痛苦,都来自于分别、执着与对立;二元对立的心态容易引发烦恼,与我们修行的初衷相去甚远。

8、要相信人们内在的觉性,相信每个人都具有独特而完美的一面。

9、要相信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最好的人生之路;切不可认为自己学佛了,道德格修养马上就提升了。自以为是,高高在上的心态是不对的,也是对别人人格的不尊重。因此,对家人的信仰问题,我们可以启发或提供帮助,但这种交流必须是平等的、互动的;决不可一味地强迫家人接受佛教,即使对待自己的孩子,也不可勉强他们入教,包办代替的做法,在当今时代是行不通的,并且埋下潜在的隐患。应耐心等待他们,并展现出修行人应有的与爱心,这才是使他们接受佛法,获得真理与解脱最好的方法。

10、如果达不到预期的结果,也大可不必懊恼和沮丧,只要他们都能够健康、顺利、正直地走在人生路上,就应该欢喜、庆幸与感恩!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