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佛法无边 > >

理想与文化:我的随想集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4-04-26 11:41   点击:975次
摘要:儒学重人事、重教育、重政治是事实,但如果罗素、桑代克等人片面地说儒学不是宗教,那他们就会举出西方人、日本人说孔子的天与一神教崇拜的神一样的其他例子、 如 "。等等,

理想与文化偶读

太虚

有书读的时候,我的心情就像鱼儿在水里游一样快乐。魏利民给我寄来了《理想与文化》第一、二期,我不忍释手,便写下了一些读后感。

第一期中唐君毅的 "道德的实践 "和第二期中的 "世界的确定性",是他在《人生之道》一书中一以贯之的理论,确实算得上是重点。引人入胜的善思善辩,已从儒书、佛经的闻慧进入到思慧的阶段,所以可以依文也可以不依文,而用自己的话去讲,讲得精妙曲折,入情入理,即使不能服人于心,却足以辩人于口,可谓极尽思辩之能事!李承晚《论春秋战国之变》,是一篇很好的史论!没有儒家偏重春秋战国的习惯,见春秋胎生,句句有出处。

牟宗三 "论阴阳家与理学",可谓大开眼界!我曾与唐祖培一起在汉口办东方文化书院,曾说过,我们可以把中国书院改一改,特别是注重名、墨、阴阳、医、法、数的分析和研究,在中国学术思想的渊源上催生理学,颇为巧合。

程兆熊的《儒学与国际社会》对西方人生、宗教不无偏见,也有病态之处。只是,儒学难免被过分夸大,虽然可以举出几个代表性人物,但他忘了,中国社会两三千年来并没有成为儒学理想人物那样的社会,几千年的血泪史、不光彩史不是几个人就能掩盖的。但是,儒学作为未来世界文化的一个因素,未必不能为西方人做出贡献。王恩洋的《论中国文教精神》只强调了儒家的一些特殊思想,却没有放眼整个中国社会。

梁漱溟的 "理性与宗教 "可以说是很多人的困扰。说中国儒家思想不统一,人们信仰混杂,积极性不高可以,说没有宗教信仰就不行。黄巾之乱乃至红羊之乱,多因宗教而起,所以中国是否缺乏宗教,值得商榷。儒学重人事、重教育、重政治是事实,但如果罗素、桑代克等人片面地说儒学不是宗教,那他们就会举出西方人、日本人说孔子的天与一神教崇拜的神一样的其他例子、 如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天不亡士大夫"、"天厌之,天不亡士大夫"、"天厌之"。"天厌之,天厌之"、"朝闻道,夕死可矣"、"神鬼为德,盛哉斯言 "等等,难道不能说孔子是一种宗教吗?孔子是不是宗教也是一个问题。有人说孔子注重理性,那么 "天不"、"我欲无言"、"载道之天,无声无臭 "等等,是不是也是一种超理性的神权!而儒家解释古代的祭祀礼仪等,也像佛教的密宗解释 "天 "一样。李昌的 "从孔子到孟轲 "是比康德到黑格尔更好的历史理论。不过,康德的正统只承认黑格尔是康德的一个宗派,《孔子》中的孟轲也是如此。

理想与文化:我的随想集

其他的零星片段,就不多写了。(见《海上学报》第 24 卷第 7 期)

(附)本文已从《杂忆杂感》中分出。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