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修行境界 > >

魔道魔道:修诸善根,却何沦魔业?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4-04-17 08:24   点击:957次
摘要:如果忘记了菩提心,就不知道生命的实相,或以色身和意识心为真我,甚至否定地藏和阿赖耶识,认为它们是世间法所建立的。人间菩萨是指从凡夫发菩提心、向十善业道菩萨学习的菩

所谓 "菩提",《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卷 27 有如下解释: "了达无我、无众生、无寿者、无人,夫性是名菩提。"从字面上理解,就是了达没有真实的我、没有众生、没有寿者、无人,这就叫夫性,这就叫 "菩提"。

其实,"菩提 "的真正含义是 "觉悟",觉悟的本质叫 "地藏",也叫 "阿赖耶识"。此 "地藏"、"真如"、"菩提"、"涅槃 "或 "阿赖耶识",无象、无色、无味,犹如虚空,但又不是虚空;虽毕竟空,但又不是虚空,是实有之有;二者皆空,有生妙有、染真空有之可能。这就是为什么它是完美的本质。从无量劫前到无量劫后,它从未改变过,一直都是这个 "菩提"。当我们发心证悟这个境界,达到这个境界时,我们称之为 "发菩提心"。

魔道魔道:修诸善根,却何沦魔业?

在《楞严经》中,佛陀还说:"所有不能证得无上菩提的修行人,乃至不能证得声闻、缘觉的人,以及所有天魔及其眷属,都是因为不知道二种根本,而错误地修行,就像煮沙子,想把它做成美味佳肴,久久也不能达到。这两种是什么?阿难!第一种是无始以来的生死之根,你和所有众生现在都以它为自性。第二种是无始菩提涅槃的清净本体,那么你现在就觉悟到了本明的本质,能生万缘;万缘是众生留下的,众生留下了这个本明,虽然终日游走而不自知,枉入诸世界。佛经告诉我们:"修行人不能成就无上佛道,成为声闻缘觉、天魔、鬼神,皆因不知二种根本--妄心本性与真如本性。妄心的本性是以意识心的境界为基础的;意识心的境界,修行,就是想把沙子煮成美味佳肴。真如本性是以菩提心为基础的,即对 "阿赖耶识 "内容的深刻理解和 发菩提心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针对大众,皈依三宝,在佛前发四弘誓愿: "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法无上誓愿成。这就是菩提心的实现。菩提心的第二个层次是真正觉悟成佛,而真正觉悟成佛首先要觉悟自己的心,觉悟自己的本性;因此,觉悟求悟的心就是菩提心。第三个层次是愿悟心见性,开始修行,修学佛号,直至悟心见性,这才是真正的发菩提心。命根实相即 "菩提","觉 "即 "菩提"。因此,《摩诃般若波罗蜜经》也说:"如实觉知一切法,即是菩提"。通过以上解释,我们知道 "发菩提心 "的意义在于觉悟生命的实相,即觉悟般若、涅槃、涅盘、阿赖耶识的智慧。如果忘记了菩提心,就不知道生命的实相,或以色身和意识心为真我,甚至否定地藏和阿赖耶识,认为它们是世间法所建立的。"人菩萨 "所谓 "不求速成"、"不修禅定不得解脱",同时又强调 "不证涅槃"、"留惑润生"、"不息烦恼"。相反,应该 "为利有情,三劫无量,辗转生死"。与此同时,积极修行十善业的 "人菩萨行",显然已经转变为 "忘失菩提,修习善根 "的行为。然而,一个积极努力行善的人,舍寿后会得到人天福报,但如果没有正确的佛法知见和菩提心,就会转生到欲界六天,成为兜率天主(天魔)管辖下的臣民。这样一来,在 "人间 "积极修行十善业的 "人间菩萨行",显然就成了 "忘失菩提行善根 "的魔业。法师

传道法师在《从人生到人间》的演讲中,对印顺法师的 "人间佛"、"人间菩萨"、"凡夫菩萨"、"十善业道菩萨 "进行了弥补、 "人间菩萨是指从凡夫发菩提心、向十善业道菩萨学习的菩萨,他们虽有烦恼身,但有正信正见,有护持佛法、度化众生的大悲心。在这种情况下,所谓的'人间菩萨'或'凡夫菩萨'或'十善菩萨',与修十善业道而证得升天果位的菩萨是不同的"。传道法师区分了二者的不同:"这里所说的凡夫菩萨,是以慈悲利他的菩提心愿为目标,以大悲为动力,以空性无我的智慧为助缘,积累福慧资粮,所以不同于世间增上心,求人天福报的善行"。

虽然传道法师对印顺法师的 "人间菩萨"、"凡夫菩萨"、"十善菩萨 "作了专门的评述,以区别于修十善业道而证得升天果位者。然而,以学术研究为毕生志业的印顺法师,一生都在 "菩提"、"菩提心"、"菩提道 "上打转,因为他的学术立场认为 "地藏 "是大乘后期的思想,是印度婆罗门教思想的产物。印顺法师及其弟子虽然自称发菩提心(或慈悲利他的菩提心愿),但由于认识错误,否定了无上菩提的 "地藏",实际上已经忘失了菩提心。

慈济功德会的证严法师在她的众多著作中,并没有明确指出她是 "人间佛教 "的信徒。不过,她说:"佛教徒不要以为离开人间才有佛法,其实离开人间是没有佛法可闻、没有佛法可修的。无始以来的诸佛菩萨都是在人间悟道的"。[3]由此可见,慈济本愿功德会显然践行了印顺法师所说的 "人间佛教"理论。

同时,证严法师在《慈济语录》中勉励慈济人: "发愿生生世世随顺佛法,行菩萨道利益众生,以悲天悯人的情怀往来人间,誓愿将娑婆世界变成人间净土,对一切众生抱有'大慈无边'、'同体大悲'的情怀,这才是真正的'智慧波罗蜜'"[4]。[4] 这显然是误解了六波罗蜜中的智慧(般若)波罗蜜,即净化人间净土,修行布施与慈悲。虽然她心地善良,但显然忘记了自己的菩提心。

近年来,慈济慈善会参与了中国九二一地震、南亚海啸,乃至最近美国新奥尔良的飓风灾害的赈灾活动。这种悲天悯人、乐善好施的精神值得尊敬和钦佩。但是,每每想到佛陀在《华严经》中告诫我们 "忘失菩提心,修诸善根,是魔业",我就为这些慈济人担忧。如果他们一生努力行善,却对佛法没有正确的认识,那么他们今生所积累的福报,是会投生为超度自在天(天魔)魔王的魔子,还是会在造恶业的同时,得到来世大富大贵的果报呢?俗话说 "富贵学佛难",即使是有权有势的人,如果没有正确的佛法知识,也很容易造恶业,堕入三恶道。这不是大多数慈济人愿意看到的。

此外,佛在《菩萨优婆塞戒经》卷五中说:"善男子!智慧有三种:一者能舍外物,二者能舍内外物,三者能舍内外物,四者能化众生。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诲呢?当你看到一个穷人时,你应该先说:"你能归依三宝吗?你能受斋戒吗?如果他说可以,就应该先传授三宝和斋戒,然后再布施。如果不能,他就应该说:"如果不能,你能跟我说一切法无常、无我、涅槃吗?" 如果你说可以,那就教我,然后给予。如果你说:"我可以说两件事,但我不能说诸法无我。"那么你说:"如果你不能说诸法无我,你能说诸法无性吗?如果你说是,那就教,然后布施。如果你能这样教然后布施,你就被称为伟大的布施者。善人!如果你能以这种方式教化众生和所有敌人,让他们别无选择,你就是大施主"。

佛经中明确告诉我们,对贫穷的众生要方便教育,然后布施,这样才能称为大施主。能够教育众生,让他们发三愿、持戒,甚至能够理解并说出 "诸法无常、无我、涅槃寂灭 "或 "诸法无性、 "只有这样,才能使沉迷的众生因佛法的种子已种在他们的心中,在未来世缘成熟时,得修行佛道,获得真正的解脱。否则,在得到解脱后,虽然暂时摆脱了物质或精神上的困苦,但终究会因福报不足、对佛法缺乏正确的认识,而不断陷入贫困困苦的生死轮回之中。因此,随法布施还应该起到教化众生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除众生的痛苦。

我并不是要否定许多慈济人布施的福报,而是要提醒慈济人,佛法不只是行善,而是要发正确的菩提心,追求正确的解脱,追求生命的实相。应该发愿追求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的智慧之心,如果这样住于实相之心而行布施,其结果就会如《金刚经》所说:"菩萨不住于实相之心而行布施,其福无量"。否则,如果发善心布施,最后却在化自在天做了魔王,或者不能教化众生获得解脱,不能教化众生证悟法界实相,永远陪伴着人间众生在无尽的轮回中生死,没有一个众生能获得解脱,也没有一个众生能证悟法界实相,获得智慧,这又何尝不是慈济人的真实心愿呢?


参考资料

标签: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