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佛法无边 > >

变应用伦理学的前沿:研究中心盛大揭幕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4-04-27 13:58   点击:288次
摘要:这些都使笔者认识到,有必要成立一个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把愿意合作的教师和学者结合起来,一方面研究各家各派的伦理学说,另一方面在各种系统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各种应用伦

应用伦理学中心的由来 施潮辉

I. 应用伦理学是一门当代显学 伦理学可以说是一门当代 "显学"。事实证明,尽管道德价值存在于所有人、所有时代和所有文化之中,但当代社会比过去更迫切地感受到 "伦理 "思想的重要性。究其原因,并不是今天的人比古人更有道德,而是当代人类面对飞速发展的生命科学技术越来越无所适从。生命科学技术突飞猛进,所向披靡,介入了生命的全部过程(从出生、延续到死亡),固然带来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和医学福音,但也产生了许多棘手的新问题,使 "生命伦理学 "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更可悲的是实验动物,在被美其名曰 "生命科学技术 "的实验浪潮中,它们的生命受到了无限的残忍和虐待,生不能生,死不能死。那些将动物推向人间地狱的人,不必背负 "屠夫 "的骂名,却被冠以 "专家 "的头衔。

另一方面,近现代全球环境遭到人类的严重破坏,甚至危及人类的生活质量和生命安全,这使得 "环境伦理 "受到世界各国的强烈关注,各种环境哲学理论为行动提供了思想基础,各种环保运动或先或后地如火如荼地展开。

此外,全球经济贸易的发展引发了关于企业伦理的各种争议,各行各业的高校教育也开始重视 "职业伦理 "的教学,因此,在当代,涵盖环境伦理、生命伦理、企业伦理和职业伦理的 "应用伦理学 "课题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在当代,涵盖环境伦理学、生命伦理学、企业伦理学和职业伦理学的 "应用伦理学 "课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一些有远见的哲学家纷纷走出学术象牙塔,将其敏锐的哲学思维能力运用到应用伦理学的研究中;而基督教神学家则秉承悲天悯人的宗教传统,根据圣经的内容和系统神学的理论,对这些应用伦理学问题做出了积极的回应。

从佛教的角度回应世界 佛教有丰富的伦理素材,但过去并没有像西方哲学或希伯来神学那样,建构起系统的 "佛教伦理 "理论。因此,面对各种有争议的伦理问题,我们可以从媒体上看到,基督教表达的是它的神学观点,而佛教往往只有一些不太严谨和随意的理论。因此,面对各种有争议的伦理问题,我们可以在媒体上看到基督教所表达的神学观点,而在佛教中,往往只有一些不够严谨的随口之言,有的甚至是断章取义的个人观点,很少有从经论的证据和佛法的道理中提炼出对问题的 "佛法观点"。由于不具有学术性,因此也就不太受到社会的关注。

此外,面对胚胎干细胞、代孕、基因筛查、基因工程、器官移植、复制技术等伦理争议,我们未必都能直奔经教,寻求 "标准答案",因为在佛陀时代,这些都不是需要面对的问题。因此,作为当代佛弟子,一方面要全面理解这些技术的内涵,另一方面要深入研究大藏经,根据佛陀的教诲构建系统的伦理理论,并在此系统理论的基础上提出对这些问题的 "佛教观点"。

尤其是面对当代各种颇具争议的伦理问题,我们常常看到基督教与世俗观念在奋勇抗争,从学术角力论坛到政治角力论坛,不一而足,而佛教的观点却极为罕见,这使得佛教的慈悲护生精神在相关政策或法律层面,几乎完全无法使力。以台湾为例,佛教徒虽号称有 "八百万人口",几乎占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但却无法以其慈悲和 "众生平等 "的理念,作为 "选民力量 "来制衡产官学界。"这就使得制定 "动物保护 "相关规范的民意代表和官员受制于强大的产业界或学术界,不得不为了他们的利益而牺牲动物的福祉。

前不久,笔者偶有机会进入某大学的研究室参观,由于研究室成员毫无征兆,所以笔者得以看到几只全身无毛的 "转基因老鼠",被放置在一个铁笼子里,其中一只还被砍 "钉 "在铁丝笼的地板上,说是这样 "便于观察"。其中一隻更被 "釘 "在鐵籠地板上,說是 "容易觀察"。当一位研究生被问及为何如此对待这些老鼠时,她耸耸肩说:"因为负责转基因老鼠实验的学生有宗教信仰,认为动物没有灵魂。这让坚信 "动物有觉悟能力"、身为佛祖八百万弟子之一的笔者感慨万千!笔者不禁扪心自问:数量庞大的实验动物,因为人类思想观念的偏差而苦不堪言的时候,佛教徒的呼声到底在哪里?

第四,从佛教的角度来选择境界,即使退一步说,无论如何强调 "自修自证",不以大乘的 "净土 "和 "成熟众生 "为重,但佛门弟子 然而,佛门弟子仍然无法完全避免当代科技的冲击。当他们面临环境伦理、生命伦理、职业伦理等重大争议或困境时,在信息不足、哲学辨析能力不强的情况下,如何做出正确的选择?

笔者就曾遇到过这样的案例,因为不了解人工生殖的内涵,而不假思索地选择了试管婴儿技术,当事人事前并不详细了解,这个必要的 "胚胎筛选 "过程,就已经涉及到 "杀生 "与否的伦理争议。胚胎筛选 "的过程,已经涉及到是否 "杀生 "的伦理争议。

当然,早期胚胎是否具有意识能力?它是否具有与已成形的人同等的道德地位?这些都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但如前所述,只因不知所云,就直接去做,这种情况会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复杂化而愈演愈烈,我们不可掉以轻心。

幸运的是,笔者一直身处环境保护和动物保护运动的第一线,因此有更多机会面对相关伦理争议的挑战。因此,在环境的逼迫下,笔者养成了快速应对思想或行动挑战的能力。此外,我在辅仁大学任教时,受系主任吕大成神父的指示,讲授 "佛教伦理学",于是写了《佛教伦理学》,后来成为我的 "佛教规范伦理学 "的基础,系统理论的建构在那时已基本完成。另一方面,近十年来,由于社会需要或学术约稿,我也写了一些应用伦理学方面的时评或论文。

不过,这只是为了提醒读者注意,作者深知个人单打独斗在能力和时间上都有很大的局限性。如前所述,一方面要了解当代科学技术的内涵,另一方面要深入三藏,建构基于佛教的 "伦理学 "的系统理论,并在此系统理论的基础上就这些问题提出 "佛教观点"。在这方面,深入大藏经或研究相关科技内容不可能一蹴而就,一个人也不可能同时做到。因此,有必要组建一个跨学科的研究团队,以兼顾研究的广度和深度。

第六,老干新枝,跨学科融合,另外,老干有义务培养新枝,后进生可以受益于前辈的研究心得和研究方法,当能缩短学习时间,发挥研究特长,展现更好的研究成果。这一部分,笔者在伦理学教学过程中体会尤为深刻。一般情况下,笔者会先讲授伦理学基础知识,然后让研究生选择一个应用伦理学课题做专题报告,再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结构、内容、研究方法等提出建议。经过这样严格的训练,学生的学位论文在改写时质量往往会大大提高。

这些都使笔者认识到,有必要成立一个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把愿意合作的教师和学者结合起来,一方面研究各家各派的伦理学说,另一方面在各种系统理论的基础上,针对各种应用伦理学问题,与各领域的专家学者合作,从佛教、哲学或神学的角度进行伦理学思考。--在这方面,由于作者是佛学研究者,佛教伦理学研究起步较晚、需求较大,中心在成立之初当然会在 "佛教伦理学 "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但这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学派。假以时日,在研究资源充足的情况下,可以建立一个对话平台,促进各种宗教和哲学观点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在此研究中心的基础上,可以建立一支跨学科的综合研究队伍,简言之,可以成为佛教基础伦理学和应用伦理学研究的小型 "智囊团"。

VII. 中心的开办,几多机缘巧合这年(1993年)4月,笔者在与学校创办人邓中老人家吃饭时,提出了这个建议,立即得到老人家、邓云林校长、教务长林博文教授、科研处长段胜华先生的支持。由于手头工作繁多,6月中旬才开始草拟 "应用伦理研究中心业务计划书 "和申请表(这部分已改写为中心简介,见附录一),在征得有关方面同意后,将校内外几位师友、网站志愿者、行政助理等纳入研究小组名单。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我们将校内外的几位师友、网站志愿者和行政助理纳入了调研组的名单。名单确定后,调研组的人数似乎还不少,这确实出乎我的意料。

另一方面,我一直拖到 6 月 17 日才向研发办公室提交申请,没想到 24 日就获得了批准,从申请到批准,只用了一周时间。我无法用言语表达我对总裁和他的同事们的深切关怀和关怀的感激之情!

另一个巧合是,6 月 24、5、6 日,由中央大学和台湾大学医学院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国际生命伦理学大会召开,笔者应邀在会上发表论文,"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 "的申请也恰好获得批准。笔者的 "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 "成立申请也在会议第一天获得批准。可谓 "择日不如撞日"!

VIII. 规划小组,站稳脚跟 在笔者起草的研究中心方案中,根据上述研究目标和传播理念的需要,规划了以下五个学术小组:

1. 系统理论组: 研究伦理学(尤其是佛教伦理学)的系统理论。

2. 应用学术组: 针对各种应用伦理问题,根据研究成员的专业知识,提出科学、哲学、宗教、法律、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的观点,并进行跨学科整合的一般性研究。该研究组还可根据研究内容细分为三个分组: 生物伦理学、环境伦理学和职业伦理学。

3. 宗教对话小组: 成立跨学科综合研究小组,研究各种应用伦理问题,促进各种宗教和哲学观点之间的交流与对话。

4. 新闻传播组: 向媒体发布新闻稿,表达中心对应用伦理学相关时事的学术观点。

变应用伦理学的前沿:研究中心盛大揭幕

5. 教育外联组: 接受各级学校和协会的邀请,由中心研究团队成员就相关主题举办讲座。

因为我们知道团队中的教授、学者都很忙,短期内可能没有时间带研究项目,所以原计划一开始先带领研究生做一些小范围的事情,现在看来,我们的想法是可行的。其次,新闻传播和教育宣传可以随时开展,不需要动用大量资金。至于开展研究项目、举办研讨会、出版新书等,则要看资金和人力是否到位。笔者认为,最起码要先站稳脚跟,没有必要在成立的第一年就急于去做这些事情。

IX. 受命主持通识讲座,却不曾想,缘分的盛会误将笔者推向了冲刺的前方。原来,通识教育中心主任夏承华教授在四月来电告知,新竹市八所大专院校将在93学年度第一学期举办教育部 "地方通识教育巡回讲座",学校要找一位教授担任讲座主持人,林博文教务长向他推荐了笔者。

由于笔者应中央大学朱建民教授之邀,于1992年下半年在华北、华中、华南、华东四所大学进行哲学 "巡回总讲座",印象中各大学的讲座主持人只负责接待客座教授和学期中、期末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确定讲座题目和邀请主讲人即可。至于讲座主题的确定和主讲人的邀请,都是由中央大学教学工作坊负责的。因此,我对夏先生说,如果讲演者的选择和题目的设置不属于主持人的工作范围,那我愿意帮忙,否则以我的繁忙,是不敢接受这项任务的。

由于这是新竹各高校首次承办此类项目,而清华大学又没有举办教学工作坊的经验,当夏主任问及工作坊是否会协调课程时,得到的回答是肯定的。于是,笔者放心地接下了这项工作,并奉命为工作坊拟定了一套课程计划。

然而,5月下旬,清华大学突然发函给笔者,催促各学院主持人提供课程计划(包括课程名称、主讲人人选、每周主题等),这让笔者慌了神,急忙向夏主任求助,说自己还在筹建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不能分心。

夏主任随即向清华大学求证,才知道因为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搞清楚情况,所以把 "地方 "和 "全国 "的通识教育巡讲都当成了一回事。事实上,只有 "国家级 "巡讲在主讲人选择、课程内容等方面是统一协调处理的,而 "地方级 "巡讲则是各校自行策划的,工作室并不代为处理。不得已,夏主任只好回来安慰笔者: "我看这头已经冲下来了,我们还是一起来想办法吧!

十、一失足成千古恨,想不到冷静下来后,思索片刻:既然 "头壳已洗",不做也罢,要做就要做得越好越好。于是,我们决定将这一讲座的推广作为新成立的 "应用伦理学研究中心 "的年度任务之一,并正式命名为 "生命科学与生命伦理学 "课程,设计了十六周的系列讲座(如附录二),然后邀请该领域的多位权威学者开设生命伦理学专题讲座。邀请该领域的权威学者为学生讲授人类从出生、延续到死亡可能遇到的新兴技术,如生殖技术、基因工程、器官移植、安乐死、人体临床实验等,以及这些生命科学对环境和动物的影响,最后由伦理学教授讲授系统的伦理判断理论,引导学生学会用这些理论审视生命科学。最后,由伦理学教授讲授系统的伦理判断理论,引导学生学会用这些理论来审视这些生命科技。

讲座方案制定后,我发现邀请的人选和讲座内容都非常精彩,可以整合成一本很好的教材。而且,笔者记得夏老师说过,打算将讲座内容录制下来,作为今后网络教学的资源,这样一本教材在网络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笔者同时起草了讲座内容的出版计划,作为应用伦理学中心的又一项年度任务。在出版计划中,笔者还将该书的 "新书发布会 "作为年度工作之一进行了规划。笔者甚至开始考虑举办一个小型的 "佛教哲学与应用伦理学 "学术研讨会,邀请几位学者和优秀研究生发表几篇论文,并将新书发布会作为研讨会的项目之一。

于是,我找来研究生简一法师做行政助理,然后带着讲座计划和图书出版两个商业计划书到通识教育中心与夏主任商谈。夏主任同意了这两个计划,并表示愿意全力配合。他还告诉我,因为不忍心让笔者独自承担此事,所以请新竹地检署的法医杨敏生先生,按照笔者拟定的课程大纲,介绍几位教授。杨先生很热心地提供了三位教授的名单。这也减轻了作者邀请学者的负担。

另一方面,夏主任了解到教育部规定的讲课费为每小时1200元,认为邀请各领域的顶级专家学者进行每小时仅2400元的讲课并不合适,于是提交了讲课函,请求校方补贴讲课教师的课时费和差旅费。夏主任的诚意让我深受感动,他也成为应用伦理研究中心成立的贵人。他的鼓励和支持,以及根据自己丰富的行政管理经验提出的建议,让笔者受益匪浅。

学期结束后,我召开了守誓基金会董事会和应用伦理中心的工作会议。深感基金会守护神师友的关照,他们二话没说,立即通过了上述三个项目的工作计划和经费预算(那可不是一笔小数目),并主动请缨主持洪誓网站的网站主任吴显忠先生,甚至不惜进一步筹备研究中心的互联网数据库,也承担了这项工作。研究生团队成员开始工作: 行政助理坚意法师耐心、温和地接手了所有行政工作,让笔者无后顾之忧;清度法师开始翻译英文 "佛教伦理学 "网站及其优秀作品;一直编辑《生命誓言》简讯并因此赢得良好口碑的关爱生命协会秘书长传法法师开始寻找优秀的应用伦理学或佛教伦理学网站。关爱生命协会秘书长传法法师,一直编辑《弘誓电子报》,很受欢迎,他也开始寻找与应用伦理学或佛教伦理学有关的好网站,并起草了每个网站的简介,准备交给吴站长链接到 笔者常常自嘲,不想 "为了一杯牛奶,不知不觉就开了一个农场",所以一直都很小心,凡事都不会被牵着鼻子走。不料,此时此刻,作者却阴差阳错地从最初的 "一杯牛奶 "扩展到了一个小小的 "牧场"--应用伦理学中心同时承担起了主办讲座、出版书籍和其他出版物的重任。应用伦理学中心开始工作时,同时承担了主办讲座、出版教材和组织学术会议三个项目。这确实出乎意料!

--2004年8月1日凌晨,在光荣悔过楼。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