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发心念慈 > 佛法无边 > >

佛七讲话:无住而住,体验前所未有的思维境界

来源:未知   作者:不详   发布时间:2024-05-09 10:20   点击:826次
摘要:佛陀七讲话集》第七集,八十年之四第五天 无住而住 无住而住有人说,你太执着于净土修行了,为什么一定要生西方呢。无住,也是住。金刚经》说无住,你却有住,这与《金刚经》相

佛陀七讲话集》第七集,八十年之四

第五天 无住而住 无住而住

有人说,你太执着于净土修行了,为什么一定要生西方呢?为什么不能去西方?金刚经》说无住,你却有住,这与《金刚经》相违背。

这个人不懂佛法,不懂法性的含义,也不懂无住的含义。虚空只有一个,东方也是一个虚空,西方也是一个虚空。西方入空入一真法界,东方入空入一真法界。但进入时,不能从十方都进入,必须从一个方向进入!所以说:"若知法界性,何分南北西东"。同时,他也不知道无住的含义,但如果你无住,你也应该无住!无住,也是住!这位先生执着于 "住",执着于 "执",就是不知道。

我们必须认识到,"有住 "是旁观,"无住 "也是旁观。法性是无住而住,有住而无住。无住而住,虽住不碍无住;有住而无住,虽无住不碍有住。不住两边,同时不住中间。要知道,不住中间就是不住的意思。

你说我执着净土,你又执着不住!法性本来如此。所以,法性不动,法性随缘。法相随缘就是法性不动,法性不动就是法相随缘,这样就不会从两边住在中间。

佛七讲话:无住而住,体验前所未有的思维境界

譬如大海波涛汹涌,万浪翻腾,但水性清净。水性的宁静不妨碍波浪的翻腾,波浪的翻腾也不妨碍水性的宁静。万物无碍,这就是无住之义。

再譬如虚空,虚空是一,是不动的,但虚空并不妨碍有十方,虽然有十方,还是虚空。所以,虚空是一,不妨碍十方的存在;十方是不同的,不妨碍一个虚空的存在,这就是佛法的本性。

佛的法身是一,佛的法身普现十方。虽然佛身是一,但佛身也是一,佛身也是一,佛身也是一,佛身也是一,佛身也是一,佛身也是一,佛身也是一,佛身也是一。所以不要落入他的圈套。

诸法真性随诸法因缘,故一即一切;诸法本性即诸法真性,故一切即一。此即一生万法,万法归一。此法入中道。一生万法,进入华严宗的俗谛中道;万法归一,进入天台宗的真谛中道。

有的人坚持什么都不住,活在边缘上,这就像佛祖打破麻布一样。库念罗是舍利弗的叔父,他在国外游学,回来后准备与舍利弗讨论。他是俗家弟子,修行苦行,回家后问:"侄儿出家了,跟释迦牟尼佛在一起。"居士很不服气。他头上戴着铁叶和火盆,以示自己是个苦行僧。当时印度很热,他身上戴着铁叶,头上顶着火盆,就不怕热了。他见到释迦牟尼佛后问道:"您是用什么方法教我的侄子出家的?世尊又问他:"你用的是什么方法?" 他非常自豪地说:"我以不取诸法为宗。" 释迦牟尼佛说:"既然你以不接受一切法为信仰,你就接受了它。他说:"因为你已经接受了不接受一切法为原则。库希纳拉无话可说。佛陀随即显现神力,让火钵燃烧,用铁叶包裹住他的身体,鞠奈被闷在地上,昏了过去。从此,鸠摩罗什归依佛陀,以佛陀为师。他是十六大弟子之一。

库什那罗受不受诸法,此君无住,他自己不知道。

所以,修净土法门,障碍重重,一定要坚定决心和信心,信愿行,必生西方。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这是因为不通达法性,不了解佛法。天台宗说的 "离边不住中",相当于禅宗说的 "见性"。如果坚持不住,就不是见性。因为他破坏了一切法。破除万法,也就破除了法性。这就是为什么释迦牟尼佛称赞舍利弗的大智慧,说他没有摧毁一切法,而是说法性空。

人不可住于空,也不可住于有。有即是空,空即是有。有而空者,一切有皆空;无而有者,一切空皆有。一切皆空,菩萨行不变;一切皆空,菩萨行无常。以不变求佛道,以无常度众生。佛时,一切皆空名为寂,一切皆空名为照。照与寂,寂与照。照和寂我们称之为无量寿,寂和照我们称之为无量光。阿弥陀佛无量寿,无量光。

希望大家坚定信念、愿力、行力,深修净土。

今天开始加香,不占用大家太多时间,大家可以静心。

现在开始念佛。


参考资料

标签: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